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数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李成瑞 尚长风    来源: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国内专家的研究成果

  1986年,蒋正华主要依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参考其他相关资料编制了1981年中国人口的完全生命表,建立参数估计模型进行细致计算,得出:“在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总人数约为1700万人。”蒋正华、李南:《中国人口动态估计的方法和结果》,《中国人口年鉴(1987)》,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年版,第99页。也有研究者对蒋正华的研究提出质疑,曹树基:《19581962年四川人口死亡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1期。韩钢表示:“个人对两千万以下的数字都持怀疑态度。”韩钢:《中共历史研究的若干难点热点问题》(上)。观察与思考网http//yqdhtbokeecom/926833html

  李成瑞指出:“科尔和蒋正华所依据的资料都具有高度的可靠性,两人所采用的方法也各有其依据,但蒋正华所采用的以历年生命表为中心,通过参数估计模型进行细致计算的方法,科学性更高一些。”李成瑞认为,在19581963年间,“超线性死亡人口(即非正常死亡人口)为2158万,约为2200万”。李成瑞:《“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第2期。

  曹树基认为:“19591961年中国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多达3250万”。曹树基:《19591961年中国的人口死亡及其成因》,《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1期。

  彭希哲认为非正常死亡人口数约为2300万,另外损失人口数为2500万。Xizhe PengDemographic Consequences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in Chinas Provinces,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 13, No 4 (Dec, 1987, pp 639670

  金辉认为:“中国大陆人口的非正常死亡的绝对数字,低限值也在4000万之巨。”他还认为总计损失人口数为6000万~7000万,非正常死亡人口中,男女比例约为52。金辉:《“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社会》1993年第45合期。 

  李若建认为三年困难时期因饥荒而死亡的人口数在1530万~2470万人之间,另外损失人口数在3000万人以上。李若建:《大跃进后人口损失若干问题》,《中国人口科学》1998年第4期。

  葛剑雄认为,“三年的大饥荒造成的人口过量死亡至少要超过1530万”。葛剑雄:《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122页。

  丛进认为,非正常死亡人口数约为2700万人,总损失人口数达4000万人左右。丛进:《19491989年的中国——曲折发展的岁月》,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2页。

  吕廷煜认为,非正常死亡人口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大约在4000万人左右。王瑞璞等主编:《共和国经济大决策》第1卷,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665666页。

  国外专家研究成果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