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专家的研究成果
1986年,蒋正华主要依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参考其他相关资料编制了1981年中国人口的完全生命表,建立参数估计模型进行细致计算,得出:“在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总人数约为1700万人。”蒋正华、李南:《中国人口动态估计的方法和结果》,《中国人口年鉴(1987)》,经济管理出版社1989年版,第99页。也有研究者对蒋正华的研究提出质疑,曹树基:《1958—1962年四川人口死亡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1期。韩钢表示:“个人对两千万以下的数字都持怀疑态度。”韩钢:《中共历史研究的若干难点热点问题》(上)。观察与思考网http://yqdhtbokeecom/926833html。
李成瑞指出:“科尔和蒋正华所依据的资料都具有高度的可靠性,两人所采用的方法也各有其依据,但蒋正华所采用的以历年生命表为中心,通过参数估计模型进行细致计算的方法,科学性更高一些。”李成瑞认为,在1958~1963年间,“超线性死亡人口(即非正常死亡人口)为2158万,约为2200万”。李成瑞:《“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第2期。
曹树基认为:“1959~1961年中国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多达3250万”。曹树基:《1959—1961年中国的人口死亡及其成因》,《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1期。
彭希哲认为非正常死亡人口数约为2300万,另外损失人口数为2500万。Xizhe Peng,Demographic Consequences of the Great Leap Forward in China’s Provinces,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Vol 13, No 4 (Dec, 1987), pp 639~670
金辉认为:“中国大陆人口的非正常死亡的绝对数字,低限值也在4000万之巨。”他还认为总计损失人口数为6000万~7000万,非正常死亡人口中,男女比例约为5∶2。金辉:《“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社会》1993年第4、5合期。
李若建认为三年困难时期因饥荒而死亡的人口数在1530万~2470万人之间,另外损失人口数在3000万人以上。李若建:《大跃进后人口损失若干问题》,《中国人口科学》1998年第4期。
葛剑雄认为,“三年的大饥荒造成的人口过量死亡至少要超过1530万”。葛剑雄:《人口与中国的现代化(1850年以来)》,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122页。
丛进认为,非正常死亡人口数约为2700万人,总损失人口数达4000万人左右。丛进:《1949—1989年的中国——曲折发展的岁月》,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72页。
吕廷煜认为,非正常死亡人口和减少出生人口数,大约在4000万人左右。王瑞璞等主编:《共和国经济大决策》第1卷,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665~666页。
国外专家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