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三年困难时期非正常死亡人口数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李成瑞 尚长风    来源: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党和政府部门及出版物和官员个人的观点

  中国民政部官员在20059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三年自然灾害的数字,我们不怎么掌握,也不会更正,也不会再公布这个事情。”《民政部举行发布会介绍中国减灾工作情况》,网易网http//news163com/05/0922/12/1U8LJU980001124Lhtml

  《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60年比1959年人口净减少1000万,1961年又比1960年净减少348万。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3)》,中国统计出版社1983年版,第103页。《当代中国的人口》指出:“三年困难时期死亡人数超过平常两三倍”许涤新主编:《当代中国的人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4页。。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提出,“按保守的估计,因营养不良而死亡约1500万人”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生存与发展》,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9页。。《中国人口(总论)》认为,“1960年到19623年中,非正常死亡人口总数约为1858万人。” “同时,这几年里妇女又大都因病停止生育,所以1960年和1961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全国人口减少1000万。”袁永熙主编:《中国人口(总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180619页。《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指出,“据正式统计仅1960年全国总人口就比上年减少1000万”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381页。。

  薄一波说:“据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减少1000多万。”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版,第873页。万里回忆道:“三年困难时期,到处浮肿病,饿死人。据了解,光安徽省的所谓非正常死亡人口就三四百万。”1998430日《中国经济时报》,转引自田纪云《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炎黄春秋》2004年第6期。胡乔木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写道:“去湘乡楠香大队、七星大队、水底大队、石江大队看了一下,情况也很严重。楠香和石江大队,三年来死亡率都在20%左右。据县委说,全县三年来死亡三万人,去年死亡二万人”。中共湘乡市委党史组编:《中共湘乡地方史(19492002)》,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160页。转引自罗平汉:《大锅饭公共食堂始末》,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5页。田纪云指出:“回顾三年困难时期,到处闹浮肿,饿死人,非正常死亡人口达数千万,比整个民主革命时期死的人还要多。”田纪云:《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炎黄春秋》2004年第6期。廖盖隆认为,“非正常死亡的人数达到4000万人”。廖盖隆:《毛泽东号召“进京赶考”回眸》,《炎黄春秋》第2000年第3期。

  原重庆市委书记、四川省政协主席廖伯康回忆,在三年困难时期,四川省非正常死亡人口数“有文件可查的是一千万”,考虑到文件没有完全反映的非正常死亡人口数,还要“再加二百五十万”。当代口述史丛书编委会编:《当代四川要事实录(第一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6页。卢跃刚据来源于原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兼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张国华的说法,认为四川省在三年困难时期饿死800万人卢跃刚:《大国寡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年版,第236页。。原安徽省亳县人大、人委办公室副主任梁志远回忆道:“全县农村71万人口,据多点调查推算,死亡人口达20万人以上,人吃人多处发生。”梁志远:《大跃进中的亳县人大、人委、政协》,《炎黄春秋》2006年第3期。原万里身边工作人员吴象在凤凰电视台表示:“三年困难,饿死3000万人。”吴象:《农村改革亲历记》。凤凰卫视网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76585395806011392/20041230/478412shtml

  国内专家的研究成果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