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是一起震动和波及全国的重大事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和胡风其他罪名的逐步平反,胡风事件始末和胡风文艺思想重新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成为史学界和文艺界的研究热点。一批涉及胡风事件的文献档案陆续披露,许多当事人或亲历者从不同角度撰写了大量回忆录,各方面学者发表、出版了相当数量的学术文章和研究专著。但是,由于胡风事件的历史渊源、政治背景、人事纠葛和社会影响的复杂性,对这一事件涉及的诸多问题在基本看法上仍存在许多重大分歧,值得予以关注。
一、关于胡风事件的研究概况
1980年9月,中共中央批转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复查报告》,确认这是一起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错案”,决定“予以平反”《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70页。。胡风事件随之开始进入学术研究的视野,特别是随着1985年、1988年两度对胡风的“政治历史问题”和“文艺思想问题”、“宗派主义问题”做出进一步平反,关于胡风事件和胡风文艺思想研究逐渐成为史学界和文艺界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主要取得了以下进展:
第一,系统出版了胡风的著作和文集。胡风事件发生后,胡风的所有著作“一律停止出售和再版”《中央宣传部关于胡风及胡风集团骨干分子的著作和翻译书籍的处理办法的通知》,1955年7月28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胡风的著作陆续得以重新面世,为有关学术研究提供了基本依据。1984~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胡风评论集》和《胡风译文集》。1987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了《胡风杂文集》;漓江出版社出版了《胡风晚年作品选》。最完整最系统的胡风著作集当属湖北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胡风全集》。该书收录了已搜集到的胡风的全部著译作品,达550万字。2007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包括353封家信的《胡风家书》。至此,胡风留世的文字基本上已全部出版。
第二,披露了一批关于胡风事件的历史资料。尽管有关胡风事件的许多档案尚未解密,使诸多关节点至今仍蒙着难以拨开的迷雾,但公开出版的文献史料和回忆史料已基本揭示了这一事件的始末。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4~7册中,关于胡风问题的批语和文稿有23篇,涉及胡风问题的文稿2篇。更多的相关信息是通过亲历者的回忆文章披露出来的。特别值得关注的主要有:林默涵的《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林默涵述,黄华英整理:《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新文学史料》1989年第3期。和梅志的《历史的真实——读林默涵同志〈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梅志:《历史的真实——读林默涵同志〈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新文学史料》1990年第1期。,康濯的《〈文艺报〉与胡风冤案》康濯:《〈文艺报〉与胡风冤案》,1989年11月4日、18日《文艺报》。,黎之的《回忆与思考——关于“胡风事件”》和《回忆与思考——关于“胡风事件”的补充》黎之:《回忆与思考——关于“胡风事件”》,《新文学史料》1994年第3期;黎之:《回忆与思考——关于“胡风事件”的补充》,《新文学史料》1999年第4期。,黎辛的《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黎辛:《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新文学史料》2001年第2期。,叶遥的《我所记得的有关胡风冤案“第一批材料”及其他》叶遥:《我所记得的有关胡风冤案“第一批材料”及其他》,1997年11月29日《文艺报》。,王康的《我参加审查胡风案的经历》王康:《我参加审查胡风案的经历》,《百年潮》1999年第12期。,孙振的《“胡风案件”的前前后后》孙振:《“胡风案件”的前前后后》,《人民公安》2000年第2期。等。
第三,发表了大量胡风研究的学术成果。关于胡风的生平传记主要有:马蹄疾的《胡风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戴光中的《胡风传》(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万家骥、赵金钟的《胡风评传》(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论著主要有:尚延龄的《胡风文艺思想新论》(敦煌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范际燕、钱文亮的《胡风论——对胡风的文化与文学阐释》(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支克坚的《胡风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徐文玉的《胡风论》(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王丽丽的《在文艺与意识形态之间——胡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关于胡风事件的纪实和研究著作主要有:李辉的《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万同林的《殉道者——胡风及其同仁们》(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版),林希的《白色花劫——“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大纪实》(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等。据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检索,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关于胡风的学术文章560多篇。另据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知网的博士、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关于胡风问题的博士论文10篇,硕士论文17篇。
第四,开展了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研讨活动。1988年6月胡风获得第三次平反后,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和《文学评论》编辑部于7月16日召开了“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反思”座谈会;武汉地区文学界的有关学者、作家也于9月12日在湖北大学中文系举行了“胡风文艺思想研讨会”。1989年5月,由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发起,在湖北武汉召开了首届“胡风文艺思想学术讨论会”,被报道称为“第一次全国性的在学术上彻底为胡风平反的大会”1989年5月25日《人民日报》,第4版。。会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会议的论文集文振庭、范际燕主编:《胡风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2002年10月,复旦大学中文系和苏州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纪念胡风诞辰100周年暨第二届胡风研究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和日本、韩国的14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经过近年的研究工作,学术界对胡风及其文艺思想做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基本理清了胡风事件从“文艺批评”到“政治批判”进而定为“反革命集团”的来龙去脉,从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酿成胡风事件的历史原因,深入研究和总结了胡风事件的经验教训。但是,胡风事件的一些重大关节点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对胡风及其文艺思想的评价众说纷纭,特别是在如何正确分析胡风事件的起因和如何正确总结胡事件的教训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
二、关于胡风文艺思想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