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建国以来知识分子政策及其调整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吴敏先 张永新    来源: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7-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关于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发展阶段研究

多数学者认为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可分为三大阶段,19491956年是正确的开端;19571976年是曲折迷途阶段;从1977年至今是转折与新发展阶段。也有学者将三个阶段划分为建国初到“文革”前,“文革”期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陈雪薇:《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复杂政策的变化和历史经验》,《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9年第9期。

曲峡等学者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分为初步形成、曲折发展、逐步成熟、丰富发展、徘徊起伏、重大失误、拨乱反正、新发展八个阶段。有学者还将建国前17年分为五个阶段:194910月至1956年初,是“团结、教育、改造”政策;19561月至1957年春,明确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改善党同知识分子的关系;19571960年,认识发生逆转,把知识分子划归到资产阶级的行列中,“左”的思想占统治地位;19611962年秋,迈入以调整为突出特点的阶段,对知识分子实行“脱帽加冕”,重新界定“又红又专”;1962年秋至“文革”前,知识分子政策重又把知识分子定性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的学者则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分为四个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召开前,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完成拨乱反正;从十二大到十四大召开前,全国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和政策环境;中共十四大召开至今,是知识分子政策完善发展时期。艾虹、陈亚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演变》,《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6期。还有的学者认为建国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演变的轨迹呈现出依次衔接、前后交叉,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各有侧重、逐步递进的三个层次。即适用于建国初期,但后来被人为延续和泛化的改造政策,从建国至今不曾中断的培养政策,初提于1956年,实现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依靠政策。在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发展阶段研究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忽略了“文革”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在知识分子政策上拨乱反正阶段的深入研究;尤其是邓小平在1977年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重要讲话,推翻了“两个估计”,以及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和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都为党调整和制定知识分子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关于知识分子政策调整的历史过程及利弊得失研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