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右派斗争是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为了便于广大学者对反右派斗争研究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进而将此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笔者拟对反右派斗争的研究做一简要述评。
一、关于反右派斗争的研究状况
关于反右派斗争的研究是随着反右派斗争的发生而开始的。1957年至1958年大陆相继出版和发表了不少有关反右派斗争的学习资料、著作和文章。此后二十余年间,大陆对这一事件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而在这段时间的海外却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如1958年陈权编写的《“鸣放”选萃》(第一、二册)和中国人民227鸣放反共革命联合会出版部编写的《鸣放反革命实录史》、1959年查尔默斯·约翰逊著的《中国共产党对知识阶级的政策》(Communist policies toward the intellectual class)、1960年美国学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著的《百花齐放运动与中国的知识分子》(The Hundred Flowers Campaign and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1960年陈锡恩著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Thought reform of the Chinese intellectuals)、1966年《展望》杂志编写的《鸣放回忆》等。从总体上看,对反右派斗争这一历史事件的学术研究,始自于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此后,海内外对反右派斗争的研究才获得较大的进展,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整理和公布了部分史料,出版了一些反右派斗争亲历者的回忆录、传记。整理和公布的史料有:中央文献研究室主编的《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和《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国防大学党史党建政工研究室主编的《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等。出版的回忆录、传记有:李立三的《回忆与研究》、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吴冷西的《忆毛泽东》、汪国训的《反右派斗争的回顾与反思》、叶永烈的《反右派始末》、牛汉等的《记忆中的反右派运动》和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等。
第二,发表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如赵社民的《关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和教训》和《反右派运动与阶级斗争扩大化》、宋茂戈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齐卫平的《1957年整风运动的两个指示及其反右派斗争发生的原因》、胡尚元的《对1957年反右派的两个问题的再认识》、张智新的《中国共产党对反右派斗争的认识评价历程》和王东的《反右派斗争理论之反思》等。
第三,出版了一些基层反右派斗争和不同领域反右派斗争的研究成果:湖南省慈利县中央党史联络组、慈利县史志办公室编辑的《五十年回首》,吴忠礼的《宁夏的反右派斗争》,浦玉生的《盐城地区的整风运动与反右斗争》,涂天向、刘桂芳的《武汉市反右派运动始末》,杜光的《中央高级党校反右派内幕》,吴继金的《反右派斗争中的美术界》,李锐的《反右派中新闻界“第一大案”》,朱正的《出版界的反右派斗争》和黎白的《回顾总政创作室反右派运动》等。
第四,出版和翻译了一些反右派斗争的相关论著。国内出版的相关论著有:朱正的《反右派斗争始末》和《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朱地的《1957:大转弯之谜——整风反右实录》和《一九五七年的中国》,于风政的《改造:1949—1957年的知识分子》,华民的《中国大逆转:反右运动史》和丁抒的《阳谋——“反右”前后(修订本)》等。翻译的相关著作有:纳拉纳拉扬·达斯的《中国的反右运动》、费正清、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莫里斯·梅斯纳的《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的《文化大革命起源(1956—1957)》(第1、2卷)(The origin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1、2)等。
二、关于反右派斗争研究的主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