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开幕词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朱佳木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尊敬的蒋建国部长、许云昭副省长、谭仲池市长尊敬的张全景同志、宋清渭同志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共长沙市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和当代中国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现在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当代中国研究所和本届年会的组委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嘉宾和与会代表们表示热烈欢迎,向为举办本届年会给予大力支持的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和长沙市委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9月是中共八大召开50周年和毛泽东同志逝世30周年。为了纪念这两件在当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而深远影响的大事,我们把本届年会的主题确定为“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自去年年底发出征文通知到今年6月,我们先后收到应征论文122篇。经过当代所专家学者的初审和所内外11名专家组成的论文评审委员会的终审,共有74篇论文入选。其中,大部分论述的是改革开放前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也有一些论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还有的把建国以后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联系在一起论述,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国防、外交等各个领域;既有宏观概论,也有个案研究;既有思想阐释,也有考证辨析,充分反映了国史学界近年来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所取得的新进展。

  中共八大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任务即将提前完成的形势下召开的。为了准备这次大会,毛泽东同志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发表了集中反映这一时期探索成果的《论十大关系》,提出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八大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而适时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从革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在经济建设方面,八大坚持了既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正确方针。在国家政治生活和党的建设方面,八大也做出了一系列正确规定,指出必须进一步扩大民主,健全法制,贯彻执行法制方面的分工负责和互相制约的制度,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强调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决定重大问题,允许少数人在服从多数决定的条件下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允许下级在执行上级决定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向上级请求改变决定,以造成党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大会之后,毛泽东同志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继续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提出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尽管在后来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甚至有过严重失误,但八大毕竟开启了我们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八大路线和毛泽东同志的这两篇重要著作毕竟构成了我们党在建国初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主要成果。八大不仅是党史上的丰碑,也是国史上的丰碑。我们国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共和国历史的主线、主流,深刻认识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后的伟大功绩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就必须深入研究八大和八大前后的历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要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的问题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标志我们党重新回到了八大正确路线的轨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标志我们党继毛泽东思想之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实现了第二次飞跃。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全党、全国人民又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艰辛探索,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依靠全党全国人民,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出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进程中又向前大大迈进了一步。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切都是对八大路线的继承和发展。作为国史工作者,我们要深刻认识八大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意义,就必须深入研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探索及探索中的新成果。最近出版发行的《江泽民文选》,是集中反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代表作。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学习研究《江泽民文选》,并把它同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共和国历史的基本走向。

  如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积累的根本经验一样,以党的八大为良好开端的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所积累的最根本的经验,也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他还说:“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同时,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决不允许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我国泛滥。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我们要牢记邓小平同志的教诲,使国史研究事业永远在这一根本经验的指引下向前发展。

  同志们、朋友们,47年前,毛泽东同志在离别家乡32年之后回到韶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律《到韶山》。诗中说:“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无数事实说明,历史学是意识形态性最为鲜明、政治性最为强烈的社会科学学科之一。国内外敌对势力要颠覆我们的政权,推翻共产党的领导,总是拿我们领袖的历史、党的历史、国家的历史做文章。古人早就讲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反过来,护己之国,也必先卫其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国史工作者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就要在国史研究中把科学性与政治性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拿出有创造力、说服力、感染力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用科学的研究成果驳斥虚无化、妖魔化当代中国历史的言论,充分发挥国史研究资政、育人、护国的功能。这是国史工作者捍卫共和国利益和荣誉的具体体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湖南省和长沙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祝各位领导和与会同志身体健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