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分析起来又可以发现其一个共同特点,即所有这些观点都内含着同一个逻辑前提,即“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完备、不完善、不成熟,由此逻辑前提出发,才推论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需要用“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这种“新提法”、“新概括”作为其“重要补充”、“完善”和“发展”;甚至有人对“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完备、不完善、不成熟的程度做出了所谓“只是前半部分”的定量判断,认为需要“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作为其“后半部分”,二者合起来才构成毛泽东关于调查研究的一个完整思想。
其实,我们只要认真阅读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就不难发现,毛泽东对“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一命题已做了充分的解释和系统的论述:(1)“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2)毛泽东从正反两方面系统论述了他所说的调查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按照正确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所进行的科学的亲身调查:“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瞎说一顿’……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很多人的调查方法是错误的。调查的结果就像挂了一篇狗肉账,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故事,又像站在高山顶上观察人民城郭。这种调查用处不大,不能达到我们的主要目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做调查。”“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凡担负指导工作的人,从乡政府主席到全国中央政府主席,从大队长到总司令,从支部书记到总书记,一定都要亲身从事社会经济的实际调查,不能单靠书面报告,因为二者是两回事。”《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论调查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53~62页。
1961年3月23日,毛泽东的《在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对《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的全部七节内容、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基本观点、重要意义等专门一一做了细致和系统的讲解,是毛泽东本人对《反对本本主义》的完全解读。他说:《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的“中心点是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主要是讲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我在文章里说:‘……很多人的调查方法是错误的。调查的结果就像挂了一篇狗肉账’。只是收集许多材料,没有观点,没有思想……这种调查结果是无益于实用的。”“至于第一节讲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大家都熟悉了。这个口号,就是那时候提出来的。……我总是不相信没有调查会有发言权的。”“这篇文章还提出这么一个观点,就是说,正确的策略只能从实践经验中产生,只能来源于调查研究。……我不是反对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原则非有不可,我这篇文章里头也讲了的。……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不合用,只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问题上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才合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论调查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