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益的启示
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统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思想与实践,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对我们今天认识军事领域的新问题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
1必须始终把以国家发展大局为重,统筹安排好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作为实现国防与军队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毛泽东提出了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思想。这既是当时也是今后实现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经济实力已有较大提高,国防力量也在稳步增强。但是,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国家安全利益也增加了经济安全、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内容。处于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期,面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两大战略任务”,我们依然要坚持毛泽东关于二者关系的辩证认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坚持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并尽快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
2必须始终把以军队担负的使命为中心,统筹协调诸军兵种力量建设,作为新时期军兵种力量建设的根本思路
毛泽东提出,强大的国防军必须是现代化的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精兵、合成、高效是发展方向,重点突出、全面提高是建设原则。这在当时有效促进了我军由传统大陆军向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也为当今军兵种力量建设提供了借鉴。进入新时代,军队建设呈现出信息化条件下的新特征,与信息化战争需求不相适应的是,我军的作战力量依然存在结构不够合理、关系不够顺畅、军兵种比例不够合理等问题。因此,要切实履行党中央提出的“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必须紧密围绕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新需求,继承发展毛泽东提出的“精兵、高效、合成”的发展思路,统筹诸军兵种力量建设,优化军兵种总体结构和军种内部结构,逐步形成一体化作战体系。
3必须始终把以人民战争思想为指导,实行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主要方针
毛泽东坚持以人民战争思想建设武装力量,通过精简整编、提升质量以维持精干的常备军,大办民兵师、实行全民皆兵以加强国防后备军。这不仅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效解决了保持足够强大的国防力量与有限的建设经费投入这一矛盾,在今天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进入新时期,虽然全面战争威胁相对减弱,但军事威胁的复杂性、多样性更加严峻。尽管武器装备、国防科技的重大发展使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化,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仍然是人,而非武器。考虑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经费资源有限,要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仍需要发展人民战争思想,继承发扬毛泽东民兵建设的有效做法,保持适度规模的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并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高国防动员能力。
4必须始终把坚持“以我为主”,统筹学习外军先进经验与发扬我军优良传统,作为有效利用各方资源,促进我军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要求
无论是搞经济建设,还是国防和军队建设,毛泽东主要依靠的都是本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他又从不反对学习外军先进经验。他提出的“以我为主”思想,科学地阐明了学习外军有益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的关系。强调学习外军经验要有分析有批判,注重结合我军建设的具体实际,既要搞以现代化为中心的改革创新,搞洋办法,又要坚持我军成功的经验,发扬优良传统,搞土办法。在当今世界,任何一支军队,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拒绝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尤其我军进行现代化建设是适应世界军事变革和发展的潮流,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以往建军治军过程从未涉及到的,必须积极借鉴各国军队特别是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同时,鉴于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根本性质,学习借鉴外军必须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和政治优势,决不能照搬外军的政治原则,对外军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也不能简单地拿来,而应结合我军实际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