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毛泽东与人民政协事业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李正华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统一战线组织。毛泽东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主席,第二、三、四届名誉主席,为人民政协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开创人民政协事业,坚定地将人民政协这个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延续下来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创立了新民主主义学说,提出了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思想,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5页。在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前夕,毛泽东对筹备人民政协问题十分关注,先后发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等一系列重要文章,为人民政协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1948427日,毛泽东致信北平市委书记刘仁,让他告诉北平民主人士,中共准备邀请他们来解放区开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代表会议,“会议的名称拟称为政治协商会议”。19484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23条,其中经毛泽东亲自改写的第五条,正式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发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51日,毛泽东就召开新政协又致信民革主席李济深和民盟负责人沈钧儒,指出“此项会议似宜定名为政治协商会议”。参见《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52553页。召开新政协的号召,得到了有关各方的拥护和响应。从19488月开始,各方面人士陆续来到解放区,就民主建国和新政协的召开等重大问题进行协商。19496月,有中共等23个单位的代表134人参加的新政协筹备会成立,毛泽东为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同上书,第559页。

  经过充分的筹备,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三个重要法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通过了四个重要决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京,纪年采用世界公元,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国旗为五星红旗。会议还通过了其他事项。毛泽东组织了会议,并致开幕词。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正式诞生。

  人民政协成立后,毛泽东先后担任5年主席和22年名誉主席,为建立和健全人民政协的组织机制做了大量工作。人民政协最初的组织形式只有全体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全国政协很快成立了政治法律、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国防、外交、民族事务、华侨事务、宗教事务等8个工作组,作为政协委员开展经常性工作的机构。19503月,全国政协建立了工作会议制,由正副秘书长、各工作组组长、秘书处正副处长及其他有关专职人员,每周举行一次会议,讨论政协工作。设立了秘书处,作为全国委员会的办事机构。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层次,扩大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的名额,保持广泛的代表性,扩大团结面,政协组织机构由原来政协全体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三层改为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和常务委员会两层。地方委员会也是全体会议和常委会两层。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由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领导日常工作。人民政协组织机构这一基本框架一直沿袭至今。

  19499月到19549月,人民政协的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完成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使命。它的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和各党派合作协商的机构。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共举行过四次全体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国徽图案、关于抗美援朝的决议、惩治反革命条例、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协商。在此期间,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地方委员会的决定》,规定各省市由当地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常设机构——协商委员会行使政协地方委员会的职权。此外,还协助政府做了很多工作。这时期,人民政协虽不是国家机关,但它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在团结各族人民,实行民主改革,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扩大统一战线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19549月开始,人民政协全体会议执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政协全国委员会作为统一战线和各党派合作的组织继续发挥作用。人民政协制定了自己的章程,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议政,在团结人民完成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社会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活跃国家政治生活,调整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人民政协事业得到了发展,政协全国委员会历经二、三、四届,共召开八次全体会议。1954年后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其他有必要的地方,设立了政协地方委员会。1959年,政协会议同人大会议同时召开,政协委员列席人大会议,并形成制度。1959417日至29日,政协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同时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也在北京召开。

  人民政协组织得以继续存在和发展,和毛泽东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是否要保留?民主党派有无存在的必要?对这些问题,毛泽东非常重视。19502月他就明确表示,民主党派不能解散,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要继续发展。参见《为了民主与科学:许德珩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1987年版,第298页。要向大家说清楚,从长远和整体看,必须要民主党派。《历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概况和文献》,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6页。后来,毛泽东又在《论十大关系》中充分论述民主党派存在的必要性,并希望民主党派和共产党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尽可能地把民主党派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据此,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第一次以党的文件形式确定了今后将“采取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一方针,使民主党派深受鼓舞。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各民主党派召开了代表大会,宣布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政议政。各民主党派还巩固和发展了自己的组织,1955年民主党派成员总数39000人,比建国初11000人增加了两倍多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803页。。

  关于人民政协是否继续存在的问题,毛泽东专门召开会议,肯定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这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人民代表大会已经包括了各方面,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而不是多余的。”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15页。

  “文化大革命”期间,政协全国委员会于1966830日起被迫停止办公,各级政协的工作也被迫陷入瘫痪,整个政协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尽管如此,毛泽东还是多次讲到“政协还是要的,民主党派还是要的”。1966年国庆节,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对李宗仁说:“红卫兵把全国政协、民主党派封了,但政协还是要的,民主党派还是要的。”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编辑委员会编著:《农工民主党党员读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19718月,他视察南方时又说,民主党派还是要的,不要急于取消。1971年底,人民政协工作开始局部恢复。

  二、探讨人民政协的相关问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