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不能不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对此,毛泽东给予了关注,并采取了若干措施来抑制和减小这种影响。1966年9月,毛泽东批准下发《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通知》和《关于县以下农村文化大革命的规定》两个文件。两个文件做出了有利于生产的若干规定。1971年12月,毛泽东批示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分配问题的指示》。《指示》强调,要注意农村的全面发展,不能把党的政策允许的多种经营当作资本主义去批判,等等。1974年,毛泽东强调“把国民经济搞上去”。1975年,毛泽东在病重期间还亲自审定了许多重要文件。例如,2月10日批准《中共中央批转一九七五年国民经济计划的通知》及其附件《一九七五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3月5日批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6月4日批准《中共中央关于努力完成今年钢铁生产计划的指示》,7月17日批准《中共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及其附件《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9月16日批准《中共中央关于大力发展养猪业的通知》,等等。在1975年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毛泽东支持邓小平领导的整顿工作,使经济建设有了很大的起色。
六
“文化大革命”曾严重地妨碍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此,毛泽东进行了切实的纠正。1967年8月16日,在王力、关锋的支持下,以姚登山为首的外交部“造反派”封闭外交部党委、政治部,宣布正式夺权,并召开批斗陈毅大会,使我国外交工作陷入混乱。8月22日,外交部“造反派”火烧英国驻华代办处,严重破坏了我国的对外关系和声誉。8月底,经毛泽东批准,王力、关锋被隔离审查。
1969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毛泽东会见了一批外国驻华使节。在同他们进行谈话时,毛泽东表达了中国愿意同有关国家改善关系,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愿望和信息。从1970年到1976年,同我国建交的国家多达60个(其中圣马力诺共和国为领事级正式关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毛泽东最终促成了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1971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毛泽东关于对外宣传工作的批示。这是毛泽东1967年3月至1971年3月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办事组、中联部、外交部等文电上的一部分批示和修改,共33条。在批示中,毛泽东批评了“文化大革命”前期外事宣传工作中赠送毛泽东像章、宣传毛泽东语录等极“左”做法。
这对树立我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具有积极的意义。
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