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论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抉择和设想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吴敏先 曹冬梅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并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摆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基本原理,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经济条件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的矛盾,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行将结束时,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将近四分之一、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大国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巨任务,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这一独创性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

  

  新中国诞生前夕,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党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报告,郑重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第596页。同时,毛泽东还为实现这个重大转变绘制了清晰明确的蓝图:其一,民主革命胜利后,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个社会具有过渡性质,其前途是社会主义;其二,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形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经济形态是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要尽可能地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其三,对民族资本主义要采取利用、限制的方针,对民族资产阶级要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政策;其四,对分散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否则也不可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其五,实现两个转变的时间,大约需要15年到20年。毛泽东的科学构想为中央其他领导人赞同和拥护。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作为规范当时行动的纲领,从当时的中国实际出发,未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前途写进去。对此,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都做了说明。刘少奇指出,中国将来的前途,要走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去,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要在中国采取相当严重的社会主义步骤,还是相当长久的将来的事情”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297页。。周恩来也指出:“现在暂时不写出来,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郑重地看待它。”《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8页。“只有全国人民在自己的实践中认识到这是唯一的最好的前途,才会真正承认它,并愿意全心全意为它而奋斗。”同上。在政协会议期间,当党外人士询问毛泽东要多少时间过渡到社会主义时,毛泽东回答说:大概要二三十年吧。这一切都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党在建国后,是要实实在在地搞一段新民主主义的。在一段“相当长久”的时间里,全面实行新民主主义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工业得到发展,国民经济得到壮大,生产力得到提高,使新民主主义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得到加强,待条件成熟时,即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步骤”,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经济及个体手工业经济的集体化,一步进入社会主义。

  但是,随着建国后形势的发展,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胜利完成,在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新的经验。毛泽东对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在19529月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讨论“一五”计划的方针任务时,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十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问题,现在这个内容更丰富了。工业中,私营占327%,国营比例占637%,是三七开;商业零售是倒四六开。再发展五年,私营比例会更小,但绝对数字仍会有些发展,这还不是社会主义。五年以后如此,十年以后会怎么样,十五年以后又怎么样,要想一想。到那时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农村也要向合作互助发展,前五年不准地主、富农参加,后五年可以让他们参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13214页。这就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初提出。此后,毛泽东连续谈到“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重要思想,并得到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赞同和进一步阐述。当时设想,十年以后,私营工业在整个工业中将占不到10%的比重,可以不费力气地收归国有;在农业方面,十年、十五年可以将多数农民组织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集体农庄内,基本实现集体化。党和毛泽东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的判断,和七届二中全会前后的设想显然是有所变化的。即由十年到十五以后,采取社会主义政策实行向资产阶级全线进攻的突变,改变为从现在起就采取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政策,使社会主义因素一年一年地增加,争取十年到十五年或更多一点时间完成这一过渡的渐变。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