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建国初期毛泽东等人选择计划经济的历史原因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蔡天新    来源: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6-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四、毛泽东等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选择计划经济的主观因素

  当然,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选择不可避免地包含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主观因素,但一个领导群体的主观思想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才能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否则,一切美好的计划都是空中楼阁,难以实现。所以说,毛泽东等人对计划经济的选择,其主观因素的背后仍有客观条件在起作用。

  首先,毛泽东等人选择计划经济是巩固新政权的需要。大家知道,新中国是建立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基础之上的新型政权,这种新政权必然会遭到国内外敌对势力的仇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际上马上掀起一股反华浪潮,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采取政治上攻击、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企图三管齐下扼杀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在国内,国民党集团的残余势力也不甘心其统治政权的丧失,敌视中国共产党,以各种方式从事政治颠覆和经济破坏活动。在政治上制造恐怖事件,杀害党政干部,策划武装叛乱,不间断地派遣特务在各公共场合实施爆炸破坏,搞的人心惶惶;在经济上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破坏活动,尤其是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一些不法奸商在国民党特务组织的操纵下,囤积粮食、纱布等重要物资,拒用人民币,哄抬物价,投机倒把,牟取暴利,制造谣言,扰乱人心,企图通过政治阴谋和经济手段来扰乱社会秩序,达到打垮新政权之目的。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如不掌握经济命脉,新政权就不能巩固。中国共产党就是运用计划经济手段,有效地控制了物价,稳定了市场,保障了人民生活,粉碎了敌对势力和不法奸商的破坏。由此可见,计划经济在建国初期的新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维护革命者和工农群众的利益也是毛泽东等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选择计划经济的又一主观因素。中国共产党所建立的政权是穷人当家作主人的工农政权,这一政权的性质是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要达到这一目的,执政者别无选择地在一切利益上必须站在广大劳动人民一边,才能获得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一切决策必须体现广大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否则就失去革命的本来意义。因此,实行计划经济,将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集中在执政者手中,才能进行国民经济的第二次分配,以确保革命功臣、烈士后裔和工农群众的利益,这在当时是无可非议的,也是一种合乎情理的选择。

  总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对计划经济体制的选择有其历史的客观必然性。判断中国在20世纪中实行了40年的计划经济的正确与否,不能以现在的认识水平和当前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为标准,而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去分析研究,才能有一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