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世纪50年代能源建设的主要成就及深远影响
1煤炭工业的全面恢复和发展
在建国初的三年恢复时期,煤炭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到1952年末全国原煤年产量为6649万吨,比1949年的3243万吨翻了一番,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产量。《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2)》工业卷,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年版,第821页。“一五”计划制定实施后,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但恢复改建和扩建了山西、唐山等地的老煤矿,而且在东北、华北、华东等地新建了一批大型重点煤炭工业。当时重点扩建了开滦、大同、阜新、鸡西、通化、鹤岗、焦作、峰峰、阳泉、枣庄、淮南、萍乡等15个老矿区。同时,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了平顶山、包头、潞安、鹤壁、石嘴山等10个新矿区的建设。到1957年底,苏联援建的25项煤炭企业中,阜新海州露天矿、阜新平安立井、辽源中央立井、鹤岗兴安台矿、鹤岗东山立井、抚顺胜利矿、抚顺老虎台矿等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1957年全国煤炭产量增长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了近一倍。华北、东北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382%和330%,原来在国内占很小份额的西北、西南地区煤产量都有所增加。郭德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02页。一大批煤矿的相继改建扩建和新建投产,使我国的煤炭产量大大增加,有力地支援了钢铁、火电等行业的建设。
2电力工业的大力开发建设
鉴于电力工业对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50年代国家集中财力物力,在苏联帮助下建设一大批重点电力工程,其中火电项目占了大多数。最主要的建设项目有:抚顺发电厂投产的第一台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横跨吉辽两省的22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在黑龙江省富拉尔基建设的第一座高温高压热电厂。西安灞桥热电厂投产的第一台6000千瓦机组等等。在开发水电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属于156个重点项目之一的东北丰满水电站,在该电站建设中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成了第一条220千瓦输电线路,全长36925公里。50年代全国各省基本都建设了不同规模的火电站或水电站,使全国电力工业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从1952年到1957年,发电量由73亿度上升到193亿度,增长了164倍。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6页。国家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大中型电力施工项目162项,建成投产80项。全国新增装机容量2471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4635万千瓦。1957年全国水电总容量增至102万千瓦,水电在全国电力总容量中的比重由9%提高到22%。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工业化程度大步提高。
3石油地质业的大规模勘探开发
为加快石油工业的开发建设,建国初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两项重要部署:第一,由陈云副总理具体组织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找油工作,改变偏于“西北一隅”(以玉门为中心)的局面。第二,除由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继续加强对可能的含油构造的细测和钻探外,由地质部、中国科学院分别担任石油和天然气的普查和科学研究工作,以扭转石油勘探工作的落后局面。地质部负责全国的石油天然气普查工作,中国科学院负责石油天然气的科学研究工作,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担负油气资源的详查与勘探开发工作。此后,我国地质战线、石油战线的科技人员和工人开始了科技攻关,艰苦创业。1952年时,全国原油的年产量436万吨,比1949年增加2603%,比解放前最高产量增加357%。郑德容、邵鹏文主编:《新中国纪事1949~1984》,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89页。1953年时,我国对石油工业的投资有80%用于勘探,而地质研究和勘探工作的成就给我国石油工业的开发开辟了广阔道路。“一五”计划制定实施后,石油工业也迈开了大干快上的步伐。新中国石油勘探人员,破除迷信,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深入全国各地调查研究,广泛开展了石油勘探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和投入开发使我国石油产量第一次有了较大的增长。到1955年7月成立石油工业部时,我国的原油年产量就已达到966万吨。到1956年底,全国地质和钻井技术人员已发展到几千人,大型钻机数百台。到1957年底,我国原油产量达到1458万吨,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5页。比1952年提高了三倍以上。被列入156个重点项目的兰州大型现代化炼油厂也于1958年初步建成。
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的艰苦奋斗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工业生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五”计划中关于能源工业的发展计划和预计目标,除石油工业牵扯到地质勘探问题情况特殊外,煤炭工业和电力工业都圆满完成了预计指标。50年代能源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而且具有重大的国防意义和社会意义。中国能源工业从旧中国的贫乏状态发展到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甚至达到了历史性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有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是一个巨大鼓舞。这一时期能源工业的建设对国民经济长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使我国的能源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前进了一大步,为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能源工业生产体系打下基础,对加速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新建的一批水电工业及水电技术,保证了国民经济长期发展所需要的电力能源。目前我国大型的水电站多是在当年建设的水电基础上修建发展起来的。三峡水电工程早在50年代就提出,到90年代终于付诸实施。50年代我国石油战线科技人员和工人在西北地区、四川地区的努力探寻,勇敢实践,则为后来大庆油田和其他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如果没有当年石油工业的艰苦创业,我国石油大部分还得依靠进口,国民经济很难快速发展,国家产业结构也不得不大幅调整。
三、当年能源工业建设中的问题与珍贵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