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出版了一本文集,《当代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俄罗斯和外国学者研究中的中国历史编纂学和中国当代政治问题》,提出了历史编纂学问题。
2008年,ЕИ克拉尼娜出版了《当代中国农村稳步发展的生态问题》,ИВ乌沙科夫出版了《生态迷宫:中国利用自然的社会经济考量》,这两本书都提出了中国的生态问题。
2008年,МЛ季塔连科院士出版了《远东的地缘政治意义:俄罗斯、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其中有几个专章专门来论述中国的和平发展、腾飞、俄中关系、俄中关系的稳定和共同发展问题。
2008年,出版了《东方历史》中的最后总结性的一卷《当代的东方(1945—2000年)》。《东方历史》是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筹备出版的,其中的第39章“中华人民共和国阶段”是ЮМ加列诺维奇撰写的。
2009年,ПБ卡梅诺夫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世纪之交的军事政策》,对中国的军事政策在保障实施国家的发展战略条件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目的就是在21世纪中叶成为亚太地区占有主要地位的强大的现代化强国。
2009年,出版了题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农业问题》,这是研究中国农业政策的文章集,对中国解决农业问题的途径进行了研究。2009年,还出版了集体研究成果:《中共十七大和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关于中国领导人的书籍中非常关注对新中国历史的研究
俄罗斯在近几年出版的关于中国领导人的书籍中,也非常关注对新中国历史的研究。这些书籍可以单独列为一个板块。
最近这几年,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毛泽东的书籍,其中有ЮМ加列诺维奇的《毛泽东之死》,对毛泽东晚年最后一年的生活,他周围人的行动、连带的一些事件,对一系列著名的国家领导人和文化工作者恢复名誉,对康生和“四人帮”的批评,毛泽东身边一些“极为受宠的”人的命运,进行了研究。ЮМ加列诺维奇还出版了一本《近看毛泽东》一书。作者向读者介绍了毛泽东的真实生活,介绍了他的亲人和亲朋好友,介绍了他的家、日常生活,分析了他的性格。ЮМ加列诺维奇的第三本书是《彭德怀和毛泽东》,对这两位领导人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作者称彭德怀是中国最为天才的元帅,他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敢和胆识,对毛泽东的政治路线进行批评,成为“敢讲真话的元帅”。加列诺维奇称毛泽东是一位“聪明的”,但不是“英明的人”(见该书237页)。在一些地方对毛泽东很有微词,认为是毛泽东从50年代下半叶把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拉向了倒退,给中国人民的利益造成了损失(见该书245页)。
“名人传记丛书”系列中的《毛泽东》一书是АВ潘采夫写成的,其中有两个章节共224页,一章是“从斯大林主义到毛主义”,另一章是“最后一位皇帝”,描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一阶段毛泽东的活动。当然,关于朝鲜战争的那一章,有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如,(1)毛泽东决定参加朝鲜战争,其目的似乎只是为了讨好斯大林(见该书549页);(2)无论是对中国人,还是对北朝鲜人,苏联都没有予以真正的帮助(见该书548页);(3)在朝鲜战争中,中国损失了148万人(见该书549页)。看来,这一数字是很明显地被压低了。一般认为,在朝鲜战争中,死亡人数在50万到100万之间。
2008年,ЮМ加列诺维奇出版了《刘少奇的回归》一书,其中很详细地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生活和活动。在另外一本书中,ЮМ加列诺维奇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的生活道路。
2009年,ВН乌索夫出版了《邓小平和他的时代》一书,在时代的背景下,对邓小平的生平做了全面的介绍。
俄罗斯现在还在继续研究中国的当代宗教和思想学说体系。2002年,ВС库兹涅佐夫出版了《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伊斯兰教》。2007年出版的具有首创意义的五卷本百科《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的第二卷《神话与宗教》是一个浩大的出版工程。其中对中国宗教问题的历史发展、20世纪的宗教创新都进行了研究。一些个别篇章研究的是孔教、道教、佛教、混合教派和中国的外来宗教。2008年,СА戈尔布诺娃出版了《中国:宗教和权力——社会与国家背景下的中国佛教史》,其中对当代中国政府对宗教,特别是对佛教的态度进行了研究。
2009年6月,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出版了五卷本百科《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的第四卷——《中国的历史:思想、政治和法律文化》,其中有整整一个板块研究新中国的历史。在这部百科中,对新中国的政治文化进行了概述,对1949—2000年的思想辩论和主要政治活动进行了分析,对中国两大政党——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陈述,对新中国的法律文化进行了研究,对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进行了研究;在这一卷里,对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对官员的考察制度进行了研究,对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在国家规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按照词典词条的编目顺序对中国著名的国家领导人和活动家的经历做了简单介绍,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研究,其中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陈毅、张闻天、彭德怀、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杨尚昆、胡锦涛、宋庆龄、华国锋等领导人的经历和思想观点介绍。对中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史学家的创作进行了分析,如翦伯赞、郭沫若、胡绳、侯外庐、吴晗等;对“四人帮”(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的暴行也进行了评价。
我们看到,在最近10年,无论是对新中国的历史,还是对中国的对内对外政策、经济改革,抑或是对苏中和俄中关系,俄罗斯学术界都表现出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先后出版了70多部专著、文集和文件集,这也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俄罗斯国家对新中国的历史、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政治发展、对中国的未来发展道路都是极为关注的。
俄罗斯学者都非常清楚一点,那就是只有在俄罗斯和中国两国人民睦邻友好的条件下才能集中精力,切实有效地开展对中国文化、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和宗教等方面的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只有两国政府花大力气扶持奖掖学术,学术界广泛交流信息、沟通思想、互换书籍、组织互译出版事业、广纳贤才、互派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让俄中双方学者畅所欲言,才能提升两国学术的水准和质量。
俄罗斯的中国学家认为,在开展中国各方面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在评价事实和现象的时候,要循序渐进、恪守原则、力求客观、独立特行、弃绝偏见,只有这样,俄罗斯的中国问题研究才能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俄罗斯学术界最近十多年开展的研究也正好展示了俄罗斯学者的“海誓山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植根于俄罗斯深厚的学术传统,并且有俄罗斯学者学贯东西的宽广胸怀来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