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研究该课题时,应该先来定义一些关键的概念:初始定义——发展和国家竞争力,其衍生概念——增长、政治发展和综合国力。
发展不等于增长。发展意味着在一定时间里,整个系统对象在数量和质量上朝“良好的方向”变化(例如,在连续几年里,某种指数一直增长)。增长主要是指系统对象的某些参数而不是所有参数,是朝着“良好的方向”变化并且没有时间限制。我们可以说一说农业粮食的增长,这未必源于农业发展指标的增长,很可能是由于出现有利的情况,广泛的生产要素导致的,如延长工作时间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的发展,就等同于农业组织的质变、农业提高而导致的粮食增长。例如,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快速、大规模的经济效果,正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典范。这是由于当时采取了新的制度,从而带来了积极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在全球化的世界里,政治组织和运作的变化(不仅仅有利于执政党,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制度),就结构与功能方法而言,应被认为是国家的政治发展。例如,新的社会群体被纳入中国的统治阶层,成功地在快速、大规模变革的环境下找到自身的发展战略——中共十六大通过了关于“三个代表”的修正案。该修正案是针对物质财富生产者,精神文化领域内的财富生产者的。这是执政精英招募优秀人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竞争环境的一项措施。
“三个代表”思想也包含其他的政治发展情况。为贯彻“中国共产党应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共领导层已做出决定,平等重视所有的群体,包括那些在改革进程中地位没有得到改善的群体,而不是仅仅重视“成功”的社会群体与阶层。2005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战略思想支柱之一。目前,“调整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已经是现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国家竞争力这个概念源于竞争力的通用概念,与经济理论及系统理论相关。国家竞争力取决于国家作为国际政治主体的所有特征,主要表现在应对外来挑战的发展水平。在全球化时代,就是指财经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政策的学术保障水平,人力和社会资本水平,军事能力的发展程度和水平等等。
用国家来限定竞争力,意味着国家和社会的综合竞争力。
在全球化时代,每个国家都需要通过自己的战略优势来提升国家竞争力。竞争力的提高有各种方式,本文研究在组合而成的变量的基础上形成的“潜力—竞争力”方式。由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潜力,我们选取了国家提高竞争力行为的下列模式:
——具有充足社会自然潜能的国家提高竞争力,首先从质(长效因素)与量(限时作用因素)上对潜能进行开发利用。从质上利用潜能的例子,如中国鼓励年轻人出国学习,对人力和社会领域的大量投资。从量上开发潜能的例子,如中国以其劳动力与专业人员较低的薪酬,吸引外国资本投向中国经济。(相比较,俄罗斯低价出口原油,推行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的政策,正是从量上使用自然资源的明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