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二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工业化与中国共产党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朱佳木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三、中国工业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高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速度

  说中国工业化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发展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高,根据有以下两个。

  首先,在这50多年时间里,中国的工业化同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缩小了。这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增长速度看。1949—1998年,我国工业产值平均增长13.6%,大大高于同期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增长率。

  第二,从产品产量和质量看。2001年,我国工业产品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煤(11亿吨)、钢(1.5亿吨)、水泥(6.4亿吨)、化肥(3400万吨)、布(290亿米)和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等;名列世界前茅的有发电量、棉布和化纤(居第2位),糖、机制纸和纸板(居第3位),电子工业(居第4位),石油(居第5位),汽车工业(居第11位)。据1995年主要工业设备普查,我国企业机器设备新度系数为0.7。其中达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的有68%,达到20世纪90年代的有37%,主要专业生产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26%。主要工业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等品占20%,达到国际一般水平的占42%,合计占工业产品的62%。到“九五”末,已有30%以上的产品达到了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

  第三,从工业门类看。按国际通行的工业行业分类,我国500多个行业都已齐全,而且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具有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微电子工业、远洋船舶工业的国家之一,建立起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布局趋向合理的工业体系。

  第四,从经济总量看。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199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250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仅次于美、日、德、法、英、意六国。2000年,我国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六。日本《世界周报》甚至认为,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中国的GDP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在制造业方面,我国1998年的增加值为2.6万亿元,总体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德、日三国。

  第五,从工业化程度看。对工业化程度,目前国际上通常按照第二产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比、第二产业劳动力与第一产业劳动力之比,以及两者对工业化的贡献来计算。我国1949年的工农业净产值比为15.5∶84.5,到1970年,这一比例达到了50.5∶49.5,工业超过了农业。国家统计局认为,它标志“我国完成了农业社会向半工业化社会的转变”。到了1998年,由于第三产业快速增长,所以工业产值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GDP的49%,而第一产业则降至18%。国家统计局认为,“这一结构同一些已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相趋近”。在工业内部,重工业比轻工业所占比重略高一点;在重工业内部,加工工业比重占到一半多。国家统计局认为,这“已达到和超过了一些工业化国家在实现工业化时的产业结构演进水平。”

  第六,从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看。

  先看交通。在铁路方面,建国时,我国只有2万公里,而现在发展到13万多公里。除按国土面积每千平方公里拥有里程仍不如西方发达国家之外,铁路总里程、机车保有量、内燃和电气化率等,均接近或超过了它们。在公路方面,建国时,我国只有通车里程8万公里,大部分是土路;而2001年增至170万公里,硬路面超过了8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建设高速公路,至今已有上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七位,仅用十几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几十年才走完的路。在水运方面,建国时,我国没有远洋船队,民用轮驳船加在一起总载重吨位40万吨;沿海万吨级泊位不足40个,港口货物吞吐量663万吨。经过50多年的努力,我们不仅有了远洋船队,而且载重吨位超过2400万吨,居世界第9位;沿海万吨级泊位达到810个,货物吞吐量14亿吨,比建国时增加211倍。尤其是集装箱运输,我国起步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三四十年,但以平均年增长近30%的速度迅猛发展,远远超过世界年平均增长6%—8%的水平,也超过任何一个集装箱大国。在空运方面,建国初,我国只有12架飞机,40个小型机场;年货运量150万吨公里,客运量1万人次。至1998年,民航有飞机523架,其中大中型机占85%以上,提供商载吨位1万吨、旅客座位8万个;机场增至143个,能起降大型飞机的有21个;当年运输总周转量93亿吨公里,客运量近6000万人,分别由1980年时的世界第35位和第33位,上升到世界第10位和第7位。

  再看通讯。以电话为例,我国建国初只有市内电话22万部,而截至2002年7月,固定电话用户已突破2亿户,城市家庭普及率已超过70%;乡村家庭普及率也有30%左右。在移动电话方面,我国1988年之前还没有一部,而现在已达到1.8亿户,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另外,国际互联网已有3600多万用户,传真存储转发、电子数据检索、电子信箱,以及电子商务、IP电话、电视会议、远程教育等电信业务,也都在以两位数至3位数的速度突飞猛进地发展。

  第七,从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情况看。建国时,农村基本上没有电,而现在不仅绝大多数自然村通了电,而且用电已达2600亿千瓦小时,占全国发电量的1/7。由于农村工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已达1万亿斤,平均亩产已由建国初的137斤提高到现在近500斤。农业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提高,杂交、转基因、胚胎移植、滴灌技术被积极推广,还出现了生态农业、观赏农业、精准农业等等。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98年增加值达1.5万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6%;农村经济中农业和非农产业已由1978年的1.5∶2.5变成2.5∶7.5,其中工业占到6成以上,彻底改变了单一传统农业的模式。在农村工业化的推动下,建制镇也由建国初的2000个发展到现在的2万个,容纳了1.5亿农村居民;加上其他非建制镇,农村的城镇人口已达2.7亿,占整个农村人口的30%多,大大推进了中国农民转向城镇居住的历史性进程。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