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
《历史决议》的起草工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领导下进行,由邓小平主持,胡耀邦、胡乔木、邓力群组织实施。邓小平在1980年3月19日同胡耀邦、胡乔木、邓力群的谈话中,提出起草《历史决议》的三条基本要求,也就是起草《历史决议》的总的原则、总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围绕三条基本要求,在起草《历史决议》的过程中,邓小平谈话十七次,进行具体阐述和指导,陈云先后同胡乔木谈话三次、同邓力群谈话四次,赞同、支持邓小平的意见。邓小平也亲自前往陈云处,坦诚交谈,听取建议,圆满地解决了《历史决议》的核心问题。
陈云指出:“《决议》要按照小平同志的意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他还指出,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人还在的时候,把毛主席的功过敲定,一锤子敲定。一点一点讲清楚。这样党的思想才会统一,人民的思想才会统一。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将来就可能出赫鲁晓夫,把毛主席真正打倒,不但会把毛主席否定,而且会把我们这些作含糊笼统决议的人加以否定。因此,必须对这个问题讲得很透彻。又说:“关于建国以来三十二年中党的工作的错误,一定要写得很准确,论断要合乎实际,要把它‘敲定’下来。……就是说,反复推敲,反复斟酌,使它能够站得住,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小平同志提出《决议》宜粗不宜细,我是同意的。要在这个原则下面,是成绩就写成绩,是错误就写错误;是大错误就写大错误,是小错误就写小错误。要分别不同情况,把它‘敲定’下来。”他还指出,对毛泽东的错误,主要讲他的破坏民主集中制;就整个党中央来说,毛泽东的责任是主要的,党中央作为教训来说,有责任,没有坚决斗争;毛泽东的错误,地方有些人,有相当大的责任。
《历史决议》草案经过1980年10月至11月高级干部四千人的大讨论,吸收意见,作了修改,此后又按邓小平看后的意见作了修改。3月18日,邓小平找邓力群、吴冷西谈话,表示“决议稿的轮廓可以定下来了”。邓力群转述胡耀邦的意见,决议稿写出来后多听听老干部、政治家的意见。邓小平表示:“这很对,我赞成。”并在24日亲自去看望陈云。26日,邓小平即向邓力群转述了陈云的意见,要起草小组按照陈云的意见修改、补充。邓小平说:“前天我去看陈云同志。陈云同志对修改决议稿又提了两条意见。一是专门加一篇话,讲讲解放前党的历史,写党的六十年。六十年一写,毛泽东同志的功绩、贡献就会概括得更全面,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据。这个意见很好,请转告起草小组。二是建议中央提倡学习,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重点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陈云同志说,他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受益很大。……历史决议中关于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贡献,要写得更丰富,更充实。结束语中也要加上提倡学习的意思。”27日,邓小平在同解放军总政治部负责人的谈话中,又一次转达了陈云关于要提倡学习、主要是学哲学的意见,表示《决议》通过后,要搞学习运动,引导大家认真读点书。
3月,陈云还同邓力群谈过这方面的意见,他说,《决议》“要达到这个目的,使大家通过阅读《决议》很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指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就需要写上党成立以来六十年中间毛泽东同志的贡献,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因此,建议增加回顾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的段落。有了党的整个历史,解放前解放后的历史,把毛泽东同志在六十年中间重要关头的作用写清楚,那末,毛泽东同志的功绩、贡献就会概括得更全面,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据;说毛泽东同志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说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取得了胜利,就更能说服人了。”
按照陈云的意见,历史决议稿对第一部分大大加以充实,原来的“前言”改为“建国以前二十八年的回顾”。邓小平一年多来一直萦绕心间的起草历史决议的核心问题,就此得到圆满解决。
邓小平、陈云在起草历史决议指导思想一致的基础上,对如何写好历史决议,互相支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个决议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获得一致通过,标志着党的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胜利完成。《历史决议》的通过和发表,对于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同心同德地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产生了伟大的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