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二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革命转变理论的具体实现形式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姚会元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毛泽东在1953年9月指出:“有了三年多的经验,已经可以肯定: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较健全的方针和办法。”刘少奇也指出:“这种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在探索中国式国家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经过了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利用和限制私人资本主义,时间大体是1950年至1954年。张闻天在他起草的《关于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方针的提纲》中指出:“这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是国家为了经济上的需要,给私人资本家以进行生产和交换的一定的必要条件,而私人资本家利用这些条件,从生产和交换活动中挣得一定的利润,是国家根据同资本家自愿和两利的原则所订立的合同,对资本家的活动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张闻天还指出:国家资本主义“这种经济形式,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中最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承认‘国家资本主义’这个经济范畴,有意识地加以提倡和组织”,“在新民主义经济中,它应该成为私人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有利的方向”

  陈云说,“对待私营工厂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加工订货,有步骤地组织私营工厂的生产和销售”。“这是逐步消灭无政府状态的手段。通过这种办法,把他们夹到社会主义。”“我们对公私工厂分配定货,要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大体照顾到公私双方。这是工业方面。”商业方面的公私关系要协调,“批发和零售的差价要适当,使私商有利可图。”“农产品和农业副产品的收购要分工。”

  加工订货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改造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其具体形式包括收购、统购、包销、订货、加工等五种形式。到1953年,加工订货的产值占到私营工业总产值的53.6%。对资本主义商业,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是批购、经销和代销。在三年恢复时期,商业中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已经出现,1953年后,得到较大发展。这时国家资本主义初级形式的作用在于:(1)在利用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同时,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间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一定程度上限制其生产、经营的盲目性。(2)由于国家规定加工费、价格,使资产阶级对于剩余价值的剥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3)在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割断了资本主义与市场的联系,使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逐步丧失了外部条件,不得不依赖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对其进一步改造创造了条件。(4)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由此掌握了大量的商品,加强了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第二阶段,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私人资本主义,时间大体是1954年—1956年底。这一时期内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主要形式是公私合营(先是个别企业)。1954年,中共中央批准了中财委《关于有步骤地将十个工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业基本上改造为公私合营企业的意见》,制定了发展公私合营的计划,规定了具体政策去推动公私合营的发展。从该年起,公私合营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呈现出从大厂发展到小厂,从主要行业发展到一般行业,从大城市发展到中小城市的趋势。1955年,在全部私营工业产值中,公私合营占49.7%,加工订货占41%,自产自销占 9.3%。

  从1955年10月起,我国开始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试点。1955年10月,上海8个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行业(棉纺、毛纺、卷烟、造纸、面粉、碾米、搪瓷、冷藏制冰。包括有169个工厂、职工6万余人,其1954年总产值是近8亿元)率先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之后,重工业为主的船舶、轧钢、机器锻铁、动力锅炉、电器、汽配、水泥、制漆、电讯、石粉等13个行业(包括108个工厂、职工近7千人,1954年总产值1.1亿多元),按行业或按产品实现全行业为主的公私合营。在全国首创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上海方式”,它的特点是:以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为基础;所谓全行业公私合营并不排除让个别不愿合营的企业再等一等、缓一缓、看一看;按照计划,派出工作组一行一业分散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与生产改组相结合。资本主义企业公私合营后,生产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了。上海大隆机器厂合营后三个月,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共120条,有115件被采用。到1954年,上海市中央管理的公私合营企业劳动生产率比私营工厂高一倍多,地方管的公私合营工厂也比私营工厂高出65%。产品质量提高了。上海正泰橡胶厂生产的人力车内外胎副次货率由合营前的5%降到合营后的1%。公私合营后多数企业效益提高,由亏转盈或增加了盈余。

  在上海经验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在1955年底作出决议,决定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推进到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这种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明显特点是在短期内全面铺开,带有短促突出的色彩。l年后,到1956年底,全国范围内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私营资本主义工业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已降至l‰。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取消了“四马分肥”(所得税、福利费、公积金、资方红利)的利润分配办法,以每年付给资本家定息(年息5厘)的办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当时,全国核定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总资产共值34亿元,(其中资本主义工业资产约占24亿元),国家每年支付定息1.65亿元。

  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和定息赎买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性质上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分配和安排,资本家对生产资料完全丧失了支配权,成为领取定息的企业工作人员或赋闲者。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