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二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新中国学习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发布时间: 2009-06-28    作者:沈宗武    来源:国史网 2009-06-28
  字体:(     ) 关闭窗口

  二、对新中国学习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过程的考察

  新中国学习苏联模式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依照俄共(布)建党制度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行为,可以说是未来的新中国模仿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源头。本来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共产国际代表帮助下建立起来的。那时共产国际代表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将苏联共产党的那一套民主集中制组织制度传授给中国同志,然后由中国的同志模仿俄共(布)的模式建立共产党。这样,建立于列宁时代的俄共(布),成熟于斯大林执政时期的联共(布)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和意识形态一元化模式等,都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得到了实行。与联共(布)一样,中国共产党也建立了严密的组织制度,进行了“职业革命家”的队伍建设,确立了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虽然苏联共产党处理兄弟党关系的行为和共产国际代表在中国的行为,都未对中国革命带来根本促进,但在创建政权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组织制度上的相似性,比起斗争策略的差异性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影响到当时的革命事业,而且将影响到中国未来社会主义政权形式。

  中国学习苏联模式的行动,主要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阶段开始的。建国时,针对一些人向往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倾向,毛泽东鲜明地指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惟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至于如何建立工人阶级的人民共和国呢,毛泽东指出,“我们要进行伟大的国家建设,我们面前的工作是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不够的。因此,要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他们(指苏联——笔者注)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据此,新中国在政权形式的选择上,建立起了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它只是以汉语的特色体现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所具有的专政和民主的丰富含义。在经济体制上,中国开始对小生产和私人资本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制定并执行了国民经济计划,全面学习苏联模式对工业发展蓝图、计划指标、计划贯彻执行程序和工厂管理体制等作了规定,并且通过实行指令性计划对这些规定的实行状况进行全面管理。计划经济体制是新中国学习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所在。为了制定和实行经济计划,新中国在政治和文化上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为经济活动护航,这使新中国全面走上了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1956年起,新中国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但这种探索并未能使中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实际上仍然是在苏联模式的总体框架下建设社会主义。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国内外都开始了对苏联模式的重新认识。这种情况在中国也有所反映。1955年末,毛泽东在中央领导集体的小范围内明确提出了要“以苏为鉴”的思想。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提出:对于苏联的经验,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也不能一概照搬。他说,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之后,中国开始对工业的地域分布和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比例作了一些调整,取得了一些冲破苏联模式局限的成绩,努力开拓中国式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但这些调整都没有突破指令性计划经济的框架,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特点也没有改变。因此,这些调整并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局限,中国依然在苏联模式的大框架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且,毛泽东等人的这些合理认识很快就淹没在过激的现实行动中。在这些合理设想提出后的短短时间内,中国就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新中国又走上了片面追求高纯度公有制的轨道。在对高纯度公有制的追求上,中国的行为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斯大林时期苏联的做法,在苏联模式片面提高公有制比例的轨道上做得更为激进。所以,那时中国对自身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并未能取得很好的成就,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深刻地受着苏联模式的影响。

  1978年以后,中国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是其典型形式)进行改革,真正走上了扬弃苏联模式的道路,新中国对苏联模式的学习至此结束。但是,在扬弃苏联模式的具体体制时,苏联模式中有益的东西仍将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发挥作用。比如,苏联模式所具有的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专政、民主集中制和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等,乃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将继续实行之。

  三、新中国学习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结果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