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对影响美国对台政策变化的国内国际因素的分析
美国对台政策的核心是反对中国统一台湾,维持海峡两岸“不统不独不战”的状态以谋取最大的国家利益。但在不同时期美国对台政策又表现为不同的具体内容。其原因是国际形势和美国国内各种力量的发展变化对美国的对台政策有重要影响。
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在制定其对外政策时,必然会有着多种国际因素的考量。就国际形势讲,影响美国对台政策的因素有许多方面:国际战略格局、大国关系、地区关系、同盟关系,等等。其中分析国际格局特别是亚太格局的状况及其变化对美国制定对台政策的影响是主要的。
张祖谦通过对冷战格局形成、变化及国际格局大转换特别是对中、美、苏战略大三角在国际格局中重要作用的分析,认为在冷战期间,美国是从东西方对峙的角度考虑对台政策的。台湾问题是冷战遗留问题;在冷战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做出战略抉择,基本接受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国际格局的大转换是台海危机的逐渐形成和爆发的大背景。①(作者认为在1996年3月达到高潮的台海危机有一个逐渐孕育和最终爆发的过程。导致台海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台独”势力不断膨胀是一个重要原因。但国际格局的转换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而且,岛内“台独”势力的消长也有重要的国际背景。张祖谦:《国际格局和台湾问题》,载《台湾研究》,1998年第3期。)吕有生认为冷战时期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是两极对抗,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苏联。中国不处于格局竞争的最前沿,而美国认识到中国战略地位的重要性,需要借助中国与苏联抗衡。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近几年,美国从建立单极世界的角度出发,把中国视为未来的主要挑战者。出于遏制中国的战略需要,美国加大了干涉台湾问题的力度。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的上升,美国遏制中国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也会更多地在台湾问题上作文章。②(吕有生:《台湾问题的美国因素》,载《台湾研究》,2000年第3期。)
许世铨认为,在冷战结束后,中美俄日和东盟四国五方的亚太战略的调整都经历了适应——调整——重新定位的过程。他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均衡的多极权力结构,辅之以相互借重而又相互制约的双边与多边关系,将为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亚太格局演进的必然趋势。这意味着中美关系的改善是大势所趋。而中美关系的改善意味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改善获得了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①(许世铨:《亚太格局发展趋势及对两岸关系影响》,载《台湾研究》,1998年第3期。)席来旺分析了亚太格局变化中美国对台政策新动向,认为台湾问题已被美国纳于其全球首先是亚太战略框架来加以考虑。尽管中美关系是亚太国际关系中的主轴,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因而美难以突破其对台政策上的“两个基本框架”,即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框架和将美台关系纳入大体服从美中关系的战略。但美在台湾问题的复杂心态是:既不愿台湾“制造麻烦”、更不愿大陆“加快统一进程”。因而美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是:既要“抑独”,却更注意“防统”。美国实施中的台海两岸政策自相矛盾的根源,就在于美国人的冷战式的战略思维深深影响着当今美国的对台政策。在冷战心态下,台湾问题作为制约中国的一个便利“工具”,对服务美主导世界主要事务的战略目标有重要的利用价值。美在评估台海局势时的一个基本判断是:由于两岸处于分裂状态,美才能在中国的统一过程中具有发言权,也才能够借以牵制中国。美国打“台湾牌”具有全新的战略意义:台湾是美亚太安全“防御链”的重要一环,是美式民主在亚洲的“样板”,是牵制、演化中国的一张“牌”。②(席来旺:《亚太格局变化中的台湾问题》,载《台湾研究》,2001年第3期。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指出了“美国模式”出现了普遍化趋势。在当今亚太地区,一个值得注意的国际现象就是,中美建交中特定条件下处理台湾问题的“美国模式”被有关国家加以套用,并以美国现今对台海政策走向来确定自己的对台政策。这方面日本的情况最为典型。)
就美国国内而言,能够影响美国对台政策的因素主要有总统、国会、政府一些职能部门、利益集团、舆论媒体以及部分民众。其中美国国会对美台关系的影响尤其重大。历史上有些时候,国会甚至控制了对台政策的制定。严峻通过对冷战后美国国会的分析认为,由于美国的全球战略需要,一些国会议员有“反华—助台”的二元对立思维,把台湾当作推广其“理想主义”典范的心态以及台湾对美国国会的游说等,冷战后美国国会基本上持支持台湾的立场,热衷于提升美台关系。具体表现为:美国国会在“台湾安全”问题上大做文章,不仅积极配合美国行政当局对台军售,推动《与台湾关系法》军售部分优于“八·一七公报”,除此之外,美国国会还自1989年起在“协防台湾”问题上掀起三次反华狂潮;美国国会推动台湾加入国际组织,支持台湾当局“重返联合国”,支持台湾加入其他国际组织,除联合国外,最突出的就是支持台湾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后更名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美国国会还促使美台其他“实质关系”提升。①(丁峻:《冷战后美国国会对美台关系的影响》,载《台湾研究》,2001年第1期。吕有生认为,长期以来美国国会中一些积极推崇“人权外交”的民主党评论员和带有强烈的反共亲台色彩的共和党议员。他们往往利用台湾问题作文章,牵制政府的整个对华政策。②吕有生:《台湾问题的美国因素》,载《台湾研究》,2000年第3期。)
二、关于美台军事关系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