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张星星: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发布时间: 2017-12-19    作者:张星星    来源:第十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7-09-01
  字体:(     ) 关闭窗口

  ——第十六届国史学术年会总结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联合举办的、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为主题的第十六届国史学术年会,经过一天半的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已经基本完成大会各项议程。受会议主办单位的委托,我主要围绕本届年会主题,就与会论文和讨论交流情况做一学术方面的总结。 

  在9月23日的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荆惠民同志发表致辞,深刻阐述了研究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重要意义和科学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当代中国研究所原所长、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同志发表讲话,着重阐述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确立国史话语权等问题。这两篇讲话对我们深刻领会、正确把握本届年会的主题和国史研究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并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在2015年第十五届国史学术年会上,我们回顾和重温了从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到中共十八大,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辉煌成就、基本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郑重结论。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地方考察调研就选择了广东,他说:“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宣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1]2012年底,他在主持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以“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为主题的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他强调:“必须认真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并着重强调了五条经验:第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第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第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第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第五,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2]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并用“四个坚持”阐述了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经验,即:“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3]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我们要把党和人民九十多年的实践及其经验,当做时刻不能忘、须臾不能丢的立身之本”。[4]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总结概括了党的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科学总结和重要论述,为我们推进和深化改革开放史研究,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政治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5]认真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成为国史研究的主要关注点。第十六届国史学术年会把会议主题确定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其目的就是继续推动和深化改革开放史研究,深入总结党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地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和历史智慧。 

  我主要从六个方面对本届国史学术年会取得的成果作一梳理和概括。 

  一、认真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开拓、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进行了艰辛探索和接续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征程,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新的时代征程上,改革开放事业面临着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集中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届国史学术年会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邸乘光的《改革开放历史经验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重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坚持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坚持改革开放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坚持党对改革开放事业的领导,阐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及其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系。当代中国研究所张金才的《“四个全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指引》,梳理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形成,深入阐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导意义。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许尔君的《以“四个全面”引领中国梦的实现》,主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系统阐述了其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明伟的《“协调发展”:对发展问题的哲学总结》,从实践和理论发展的结合上深入分析了“协调”发展理念的丰富理论意蕴和深刻哲学意蕴,认为对“协调发展”问题的准确和全面把握,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当代中国研究所武力的《略论社会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的宽阔视角,探讨了中国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选择、曲折探索,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张神根的《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起步与发展》和当代中国研究所刘国新的《1992—2002年十年改革的历史方位及历史经验》,分别对两个时段的改革开放实践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当代中国研究所吴超的《在总结中国经验中开拓中国发展道路——习近平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思想和科学方法》,着重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古今中外历史,善于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治国理政制度体系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浙江绍兴文理学院柳国庆的《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论析》,深入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区别和一脉相承、接续探索的共同本质特征,强调了科学认识和把握两个历史时期辩证统一关系的重要意义。当代中国研究所李正华的《陈云治国理政的突出特点》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王均伟的《善于随时总结经验的典范——以陈云的四个建议为例》,着重围绕陈云的思想和实践,深入研究了他在总结改革开放经验、探讨治国理政规律方面作出的独特贡献。 

  二、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坚持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6]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通过各个领域的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个总目标,是贯彻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的关键。”[7] 

  本届国史学术年会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张浩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历程、成就与经验》,深入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就,着重阐述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政治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坚持政治秩序优先的渐进式发展战略等重要经验。安徽师范大学姚宏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历程中的三次论争与“四项基本原则”的奠基》,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创立前后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三次大论争,阐述了这些论争对“四项基本原则”和中国政治发展的奠基作用。当代中国研究所宋月红的《“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研究》,梳理了党的十八大“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提出和形成,深入阐述了全面从严治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当代中国研究所冷兆松的《党内干部称呼与中共政治规矩的70年》,回顾了党内一律称同志政治规矩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了在称谓上“戴高帽”等奉承恭维现象的滋生和发展及其不良影响,提出了治理干部称谓乱象的对策。中国人民大学齐鹏飞的《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在特区实践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启示》,着重阐述了香港、澳门回归以来,坚持和发展“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将其融入治国理政总体战略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吴克辉、雷骐瑜的《粤港澳经济合作的新探索》,集中研究和总结了新世纪以来为加强粤港澳经济合作、促进粤港澳三地经济发展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成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方侃实的《香港“占中”事件与旺角暴乱之表象与本质》,对香港发生的两起群体性事件的表象与本质作了对比分析,深刻揭示了事件背后西方势力插手和“颜色革命”预演等实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积极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转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同时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等阶段性特征集中显现,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认识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创新宏观调控,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更加健康、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新论断,为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本届国史学术年会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当代中国研究所郑有贵的《改革开放以来从严治党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以新的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了全面从严治党对保障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澄清了把中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归咎于强力反腐的错误认识。李文的《世界经济的“新常态”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关于“新常态”的一个思想史的梳理》,系统回顾了“新常态”一词在国外和国内的提出和演变,比较分析了世界经济“新常态”与中国经济“新常态”之间的异同,重点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和意义。钟瑛的《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从供需两侧治理经济下行对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启示》,通过回顾和分析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从供需两侧治理经济下行的对策和经验,深入研究了当前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从中吸取的经验和借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迟爱萍的《胡锦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重阐述了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进行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当代中国研究所王丹莉的《从全面介入到两权分离:国有资产管理的历史演变与制度创新》,以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为切入点,集中探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资产管理方式的发展演变和变化特征,以及政府职能转变与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创新的关系。当代中国研究所博士后刘伟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启价格改革的历程——以1979—1984年为考察时段》,主要考察和研究了以改革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价格改革的启动与探索性改革。安徽大学胡凯基的《改革开放初期的消费增长及原因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了改革开放初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消费主义倾向的萌芽、生长及其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宁夏社会科学院廖周的《我国农垦改革历程及经验》,分四个阶段回顾了中国农垦改革的探索和发展历程,从五个方面总结概括了中国农垦改革的主要经验。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董志凯的《从应对封锁禁运到建设“一带一路”——相隔半个多世纪的联想与启示》,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应对封锁禁运,开发远洋运输、建设沿海港口、开展铁路联运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深入阐述了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把中国经济发展与推动世界发展结合起来的重要意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史研究室居宪涛的《新疆改革开放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新疆的区位特点和改革开放成就出发,重点阐述了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布局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其应对之策。 

  四、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和现代化建设战略方针的高度,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和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8]必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本届国史学术年会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赣南师范大学周艳红的《论邓小平1975年教育整顿的特点及影响》,重点研究和阐述了1975年教育整顿的缘起、过程、夭折和影响。当代中国研究所魏立帅、李婷的《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建设的开展及经验研究》,从文化工作方针、知识分子政策、教育、科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及其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殷瑞航的《新时期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启动——以艺术表演团体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对新时期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历史背景、演进过程、成效和不足的系统研究,深入阐述了艺术表演团体改革对整个文化体制改革产生的重要影响。当代中国研究所孙丹的《20世纪90年代党史国史领域文化研究述略》,着重对这一时期党史国史领域的文化和文化史研究的主要成果、研究视域、研究方法作了比较系统的梳理,特别是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重要进展。欧阳雪梅的《“十二五”时期西藏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就及启示——基于对西藏自治区五个地市的调研分析》,通过对西藏自治区五个地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地调研,概括阐述了西藏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 

  五、创新社会事业、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和组织形式愈益多样化,各种社会矛盾和资源环境等问题逐渐凸显。党和国家积极顺应社会发展新变化和人民群众新要求,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治理,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把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的关系摆上更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通过推动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深化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改革,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加快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使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本届国史学术年会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曹子洋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从六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深刻阐述了加强民生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当代中国研究所叶明勇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及思考》和南开大学王凛然的《改革开放时期城市史:当代中国史研究新课题》,分别从不同视角研究和阐述了新时期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及其经济社会影响,以及加强城市史研究的有关问题。西南财经大学马先标的《中国住房改革历程:一个综合回顾》,对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政策演变和实践进程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深入分析了住房改革后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的影响。当代中国研究所段娟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历史回顾与经验启示》,对中国环保政策、环保工作、环保产业的形成发展作了历史回顾和深入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刘斌的《改革开放与中国共产党绿色发展理念的演变》,结合世界和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和确立绿色发展理念作了辩证分析。北京联合大学高冬梅的《从制度创新视角看95年来中国共产党社会救助思想》,针对中国社会的弱势群体、贫困人口问题,从不同的时间段对党和政府的社会救助、扶贫开发工作作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从理论、政策和实践上深入总结了其中的历史经验。 

  六、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既来自于对内改革的强力推动,也源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所创造的有利外部环境。中国的和平外交、对外开放和发展繁荣,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和对外交往愈益扩大,中国与世界的关系逐渐进入深度磨合、调整适应的敏感期。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格局、国际关系和外交战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积极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拓展周边外交,全方位推进发展中国家外交、多边外交和各个领域外交工作,不断完善外交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9]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对外开放战略,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的战略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本届国史学术年会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当代中国研究所张星星的《中国的核政策与核战略及其在新时期的发展》,系统阐述了中国核政策核战略的宣示及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演进,并对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高举“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旗帜、积极应对地区性核安全威胁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国防科技大学刘祖爱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建军治军的基本经验》,着重从四个方面总结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建军治军的历史经验,深入阐述了这些重要经验对继续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拓展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重要意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李久林、梁婷婷的《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经验》,从科学判断时代主题、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和实现互利共赢等方面,总结和阐述了新时期的外交工作经验。大连理工大学梁大伟、刘志礼的《创新完善全球治理体制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拓展》,主要从健全国际机制,增进包容互鉴,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恪守国际规则,坚持共同发展,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追求国际正义,着眼互惠共赢,推动国际关系合理化三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的全球治理体制思想及其重要意义。当代中国研究所石善涛的《中国共产党“两个区分”方针的历史实践与现实启示》,集中阐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发展的“将日本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者区分开来,将军国主义政府中决定政策的人和一般官员区别开来”的“两个区分”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也需要国史研究工作者在扎实深入、高屋建瓴的学术研究基础上,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历史智慧和历史借鉴。希望与会同志们在本届学术年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和加强改革开放史研究,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为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加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1]《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纪实》,《南方日报》2012年12月13日。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67—68页。 

  [3]《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14页。 

  [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694、695页。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9页。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4页。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6页。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105页。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67页。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