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也是当代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处处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是一面高高扬起的爱国主义的旗帜。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学习新一卷《邓小平文选》,必须紧紧抓住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推动中国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一、发扬爱国主义必须坚持社会主义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我们谈爱国,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任何把二者割裂、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使中国人站起来的,不是蒋介石,而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6页。对于这个结论,有些人提出了疑义: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实行资本主义,为什么中国却一定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呢?在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建国以后,我们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我们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经统一问题,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决大家的困难,才能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页。中国曾经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在这样的国度进行现代化建设,无疑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根据对国情的分析,提出社会主义是使国家稳定与共同富裕的唯一途径,从而令人信服地论证了中国走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回答了人们所关心的理论问题。
针对社会上泛起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同志及时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第三卷中,他反复强调,中国不能乱哄哄的,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局面下搞建设才有出路。我们搞四化,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台湾集中攻我们四个坚持,恰恰证明四个坚持不能丢。没有四个坚持,中国就乱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6页。
社会主义是立国之本。正是由于坚持了社会主义,我们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使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1页。
二、发扬爱国主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振兴中华是爱国主义永恒的主题。发展生产力是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对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前途,乃至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90年代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每个爱国者,都要为现代化建设出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辛勤工作。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他从时代特征和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从中国共产党立党的宗旨和治国的目标,从我国面临的国际挑战和机遇,全面、系统、深刻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布局、战略重点等,并进而科学地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强调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比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5页。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众多志士仁人曾为振兴中华设计过不少的方案,但直至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才真正探索到一条使中国繁荣富强之路,这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最突出的贡献就在于:不仅领导我们的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深重灾难中走了出来,而且还以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深刻了解,为党和国家重新走在时代潮流前面,为中华民族以更强大的力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规划了崭新的和切合实际的宏伟蓝图。他立足于中国大地而又面向世界,正视国情现实而又放眼未来,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高瞻远瞩地构思和设计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整套发展战略。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发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以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他指出“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实行改革和开放的政策,不改革不行,不开放不行。”《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5页。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多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是发展不起来的。我们提出发展快一点,太快了不切合实际,要尽可能快一点,这就要求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实行开放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65页。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神州大地涌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潮。原来思想上体制上的禁锢被突破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却焕发了社会主义的青春。人们在改革开放带来的生产力的新解放中,看到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增强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我们现在的路子走对了,人民高兴,我们也有信心。我们的政策是不会变的。要变的话,只会变得更好。对外开放政策只会变得更加开放。路子不会越走越窄,只会越走越宽。”《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
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继承与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努力提高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认识,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三、维护国家主权,争取祖国统一
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尊严,争取祖国的统一,从来就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为了争取实现祖国的统一,维护国家的主权与独立,邓小平同志做了不懈的努力,谱写了爱国主义的新篇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记载了这方面的许多史实。
邓小平同志站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关注台湾与大陆的统一,提出了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他指出:“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我们希望国共两党共同完成民族统一,大家都对中华民族作出贡献。”《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页。当有人问起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的问题时,邓小平指出:“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0页。
为了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同志根据海峡两岸、港澳地区的实际,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爱国主义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政治基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统一祖国。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对于“一国两制”的构想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一国两制”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赞同,就连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在中英联合声明签字仪式的讲话中也给予高度的赞扬,她指出“一国两制”构想,即在一个国家中保留两种不同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是没有先例的。它为香港的特殊历史环境提供了富有想象的答案。
这一构想树立了一个榜样,说明看来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解决以及应该如何解决。
邓小平同志亲自指导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访华的撒切尔夫人时指出“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就是李鸿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页。
邓小平的谈话,阐明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同时也为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定下了基调。“解决香港问题,我们的调子就是那时定下来的,以后实际上就是按这个调子走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5页。
经过中英双方的努力,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终于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订。根据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一洗中国人民蒙受的100多年的耻辱,谱写了爱国主义的新篇章。
邓小平同志多次表示:“我的最大愿望是活到1997年,因为那时将收回香港,我还想去那里看看。我也想去台湾看看。”《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3页。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充分表现了他盼望祖国统一的拳拳爱国之心。
在国际交往中,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捍卫国家的主权和独立,反对任何形式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他指出:“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上世纪60年代,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70年代,又支持越南制造事端威胁我国安全。1986年7月,戈尔巴乔夫发表谈话,表示愿意改善中苏关系。中国政府提出,为了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苏联必须消除威胁中国安全的障碍。邓小平同志还表示,只要这些障碍消除了,他愿意同戈尔巴乔夫见面。“我现在年龄不小了,过了八十二了,我早已经完成了出国访问的历史任务。我是决心不出国的了。但如果消除了这个障碍,我愿意破例地到苏联任何地方同戈尔巴乔夫见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8~169页。一个80多岁的老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奔波操劳,实在令人感动!
1989年春夏之际的动乱发生之后,西方一些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我国内政,使用政治、经济制裁手段,妄图推波助澜搞垮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在这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邓小平同志告诫说:“中国自己要稳住阵脚,否则,人家就要打我们的主意……我们自己要保持警惕,放松不得。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我们绝不能示弱。”《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9~320页。并再三强调: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中国永远不允许别国干涉内政。我们别的本事没有,但抵抗制裁是够格的,所以我们并不着急,也不悲观,泰然处之。邓小平同志豪迈地说:“世界上最不怕孤立、最不怕封锁、最不怕制裁的就是中国。因为中国块头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中国共产党有志气,中国人民有志气。”《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9页。
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爱国者思想感情的基本特点,是爱国行为的驱动力。热爱祖国历史和文化,从先辈身上汲取优良传统,以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这一方面的工作,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强调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后,一个极弱极贫的大国,在很短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使世人瞩目,中国昂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此感到骄傲,感到鼓舞。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以大量篇幅宣传建国以来的成就,宣传改革开放的成就。他讲,农村改革带来许多新的变化,农作物大幅度增产,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广大农民购买力增加了,不仅盖了大批新房子,而且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手表“四大件”和一些高档消费品进入普通农民家庭。“这个期间我国财富有了巨额增加,整个国民经济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6页。邓小平同志还多次指出,中国是个穷国,为什么能够在世界的多极格局中占有一极的地位?就是因为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大国,就是因为我们坚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再三强调思想教育要联系实际,联系改革开放的实际,“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145页。
邓小平讲的这些都是人们亲身感受、体验的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我们国家目前还很落后,与先进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注意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邓小平同志指出:“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1页。对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些丧失国格、人格的人和事,邓小平同志予以严肃的批评,指出有些人不惜丧失人格,丧失国格、丧失民族自尊心,这是非常可耻的。绝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和某些管理经验,变成了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义腐蚀,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一再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全国人民中间进行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他指出“从长远来看,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同志多次讲到,要不忘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不忘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浴血奋斗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不忘中国发展与进步的历史,其目的就是要用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人民教育青年,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振兴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