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防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要继续坚定不移地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根本指导理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履行好新时期历史使命;另一方面,要在我国国防建设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军事指导理论中国化的道路。要进一步推进党的军事指导理论,首先,要正本清源,搞清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本义;其次,进一步推进党的军事指导理论,重要的是牢牢把握中国国防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创新之路;再次,进一步推进党的军事理论,关键在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为标准不断地检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
二、必须走一条正确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防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国防现代化发展道路,是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我国我军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针对当前国防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对外实行独立自主为主与争取外援为辅相结合;对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是对国防现代化建设发展道路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更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国防建设的一条根本经验。
1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国防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当今世界范围兴起的综合国力竞争,同样包括国防力量的竞争。尽管各国的社会性质、国家性质、国防政策,以及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所处地位和国家利益目标不尽相同,但都在致力于增强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综合国力,以谋求新世纪的军事战略和国防战略上的主动权。改革开放国防30年的实践反复证明,中国是发展中大国,解决中国国防现代化问题,关键是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离开这个根本,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根基就有崩溃的危险,国防现代化建设必须在这个根本下行动。但同时,作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现代化建设也必须搞上去。没有国防现代化,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完整的。今日中国,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现代化力量,要想拥有重要的国际地位,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就是一句空话。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离开了国防的现代化,就不足以成为对国际事务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之一,就不足以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足以振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强大的国防现代化,始终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后盾,是国家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宁的可靠保障。这次汶川地震中国防力量的展示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迫切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场新的军事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然而,提高国防现代化水平是一个长期积累、持续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因此,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其根本利益的驱动下,充分利用相对和平的宝贵机遇,不断加强国防现代化水平,抢占新世纪的军事制高点。世界上一些有影响的大国,在积极发展综合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国防现代化水平,以便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处于更加有利的态势。即使一些并不富裕的中、小国家,在积聚国防现代化方面也不敢稍有懈怠,把提高国防现代化水平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以求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中争得相应的地位。相比之下,中国还存在着国防现代化水平与高技术战争不相适应的突出矛盾,国家可能提供的财力、物力还难以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求。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建设可以“自我保障,自我发展”;或者认为“经济发展了,国防就会自然而然地强大起来”;甚至认为反正大战打不起来,国防建设可以“缓一缓、放一放”等思想,都是十分有害的。不仅会导致国防建设停滞不前,进一步拉大同发达国家国防现代化水平的差距,而且会断送我们的国防现代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