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港域是我国东部沿海港口资源最为丰富,地理位置最为优越,港口发展最具潜力,建设大型深水港最为理想的地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有各类生产性泊位近40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5个,包括25万吨级石油中转码头和25万吨级(兼靠30万吨)矿砂中转码头,初步形成以油品、煤炭等大宗货物中转为主,件杂货运输为辅的海运进出口货种体系。随着舟山港不断地开发建设,已逐步形成为以水水中转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主要港口。舟山港已与日本、美国、俄罗斯、朝鲜、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世界主要国家都有外贸运输往来,并开通了国际集装箱班轮。港口运输的货物主要有石油、煤炭、矿砂、木料、粮食等。舟山要整合资源,使宁波、舟山两港一体化,首先要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障碍,必须分步实施“登陆工程”,构筑一条全天候的舟山—大陆通道,使舟山从孤悬海中的岛屿变成与大陆连成一体。在这个背景和前提下,舟山市委、市政府决定要让舟山“全面登陆”,着力建设通信、电力、供水和陆、海、空交通“四大登陆工程”,力争使舟山成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同时成为“长三角”与海外接轨的“桥头堡”。前3项登陆工程,已在20世纪末顺利完成。前3项工程的登陆,使舟山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0138亿元,比1979年增长237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92亿元,比1979年增长4077倍,财政总收入819亿元,比1979年增长1362倍。人均GDP10295元,比1979年增加9808元。舟山市委、市政府在分析了全市的经济形势后提出:“让舟山经济再上台阶,瓶径还在于交通。”解决交通“瓶径”问题,必须要大胆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有超前意识,要全力使岛际交通实现高速化,并与大陆无缝接轨,舟山才能走上前人未走过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三、“登陆工程”的实施和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舟山市为带动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决定兴建舟山本岛至舟山群岛第五大岛朱家尖的跨海大桥,将正在开发的省级名胜区朱家尖岛与本岛连为一体。1997年3月朱家尖海峡大桥正式开工,大桥西起舟山东港开发区应家湾,东至朱家尖民航机场,建设里程60855米,其中大桥长2706米,桥梁总宽125米。1999年3月完工,1999年5月建成通车。
1997年9月5日,舟山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进一步统一建设连岛大桥的思想,决定建桥登陆。提出了要根据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争取在当届政府任期内完成一期工程,通过连岛工程将舟山无缝接轨宁波的战略思路和实施方案。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总长近50公里,包括岑港大桥、响礁门大桥、桃夭门大桥、西堠门大桥、金塘大桥5座大桥和9座谷桥,2条隧道,6处互通立交,工程总投资1115亿元。连岛工程的一期工程,全长6976公里,包括岑港大桥、响礁门大桥和桃夭门大桥,总投资额约11亿元。1999年9月26日,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的第一座桥——岑港大桥正式破土动工。响礁门大桥是连岛工程的第二座跨海大桥,1999年12月动工建设,2003年4月完工。它跨越响礁门水道,连接里钓岛与富翅岛,全长951米,桥宽225米,双向四车道,主桥单跨150米,通航净高21米,可满足500吨级船舶双向安全通航。2002年3月,舟山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以大陆连岛工程为龙头的“登陆战略”,使连岛工程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2003年,舟山大陆连岛工程首次被明确写入当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并被确定为全省“五大百亿”工程之一。2003年4月9日,桃夭门大桥主桥顺利合龙。2005年6月3日一期工程完工,2006年1月1日试运行。二期工程主要包括西堠门大桥和金塘大桥,2005年2月,项目获国家正式立项,总投资1006亿元。其中,西堠门大桥需要投入的资金为235亿元,金塘大桥投资额约77亿元。2005年2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正式核准项目立项。总投资236亿元的西堠门大桥起于册子岛桃夭门岭,于门头山经老虎山跨越西堠门水道,止于金塘岛上雄鹅嘴,接金塘大桥,全长5452公里,其中西堠门大桥主桥长2588公里,册子岛侧接线长2864公里。2007年12月16日,世界上最长的钢箱梁悬索桥——西堠门大桥主桥宣告全线贯通。金塘大桥是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的第五座跨海大桥,是整个舟山大陆连岛工程中投资最大,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座大桥。金塘大桥起于金塘岛上雄鹅嘴,接在建的西堠门大桥,与规划中的宁波沿海北线高速公路相交,终于宁波市绕城高速公路,全长2654公里。金塘大桥自开工以来,正在按2009年建成的既定目标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