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国史年会 >> 历届年会论文 >> 第十八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柳建辉: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发展的基本历程与启示
发布时间: 2019-12-24    作者:柳建辉    来源:第十八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9-09-01
  字体:(     ) 关闭窗口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回眸这一时期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发展的简要过程,总结其中的历史启示,可以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一、中国共产党:一个勇于和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也非常重视理论的创新发展。自1921年建党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苦征程中,党提出了关于理论创新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同时又以创新的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丰富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勇于进行理论创新,毛泽东为全党树立了光辉榜样。早在1930年5月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他就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要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重要思想原则,强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1]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他又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2]为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3],从而在一系列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启了中国近代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后,毛泽东关于理论创新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在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曾郑重提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4]循着这样的认识思路,全党在毛泽东的引导下,围绕在中国如何建设、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尽管经历了种种曲折,仍然取得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新成果,为后来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思想来源。

  “文革”结束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积极推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大讨论,在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基础上,重新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与此同时,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发展也取得新进展。

  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就尖锐地向全党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5]1980年2月、4月,他又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不开动脑筋,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6]1989年5月,他在会见外宾时进一步明确: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7]。按照解放思想的要求,邓小平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审视时代特点,大胆进行理论创新,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了既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又适应时代要求的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重新确立了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创新性理论成果,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进入90年代,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肩负跨世纪的历史重任,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继续推进理论创新。他多次阐述“创新”的重大意义,特别是从2000年开始,面对进入新世纪的新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其“创新”思想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全面创新”的思想。2000年6月,在西北地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江泽民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及其他创新。”[8]在各方面创新中,理论创新处于最重要的核心地位。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进一步指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运用当代最新知识丰富自己,不唯本本,不守教条,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9]这里第一次使用了“与时俱进”一词。同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结合总结党80年历史基本经验和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重要论断,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10]。在此后的多种场合、讲话中,他又对“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进行了反复阐述,使这一思想逐渐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一项新内容。

  正是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中,面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发生大转折,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内改革开放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复杂局面,党中央沉着冷静、深入观察国内外形势,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进一步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借鉴国外成功发展经验,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1],对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等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它既是对于发展的本质、内涵、要求、目的、动力、规律的深刻揭示,又是对于认识发展和推进发展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的系统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和集中体现,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指针,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回答这一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结合上,洞察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政治保证等,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发展创新关系,科学阐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辩证统一,深入阐释实现“中国梦”与坚定“三个自信”的相互促进关系,突出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和价值体系问题,夯实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党领导的一系列制度创新的思想认识基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总之,97年的中共党史、40年来的改革开放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创新发展的主线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于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思想概念,并明确它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12]。经过党的十八,十九大报告专列一章集中论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3]由于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思想的产生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历史作用,作出了决定性的理论贡献,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被称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此可以说,这个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奠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承上启下、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大成,包括许多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这一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性飞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谱写了划时代篇章。

  二、党的思想理论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启示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艰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生机盎然,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各个历史阶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以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思路引导和推动党的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夺取新胜利。可以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而党的理论创新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其中的历史启示也有多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思想理论不断创新发展,是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而展开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开启改革开放、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40年前的改革开放缘于解放思想的先导,是从那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开始的。它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转折迈向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了思想准备,为在改革开放40年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伟大成就,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又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生产力还不发达的条件下展开的。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和背景,决定了开启改革开放的艰难和复杂,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关键一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次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不进则退,不进则亡。十年浩劫引起党和人民深刻反思,反思最集中的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推动了对这一根本问题的认识,推动了全党的思想大解放;思想大解放,又进一步推动了拨乱反正的深化和展开,成为改革开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改革开放开始起步,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开创事业新局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真理标准的确立,回归了马克思主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人们的思想从长期“左”的禁锢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能够觉醒、敢于觉醒、持续觉醒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发展必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前人没有做过,无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无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许多问题在经典著作中也不可能找到明确的答案。这就需要在解放思想、推动改革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正如邓小平当年所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4]

  4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步伐大大加快,中国共产党站在履行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深刻审视时代特点并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创立了既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又适应时代要求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部改革开放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解放思想、破除旧思想、形成新思想的历史,就是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通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从而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幕;通过活生生的改革实践,回击了动辄就问姓“资”姓“社”、姓“公”姓“私”的诘难,从而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思路;通过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回击了“两个中心”的议论,从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发展。正是因为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越来越红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才不断涌现,这又反过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三)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才能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

  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大、进步最快的时期,举国上下,国内国外,有口皆碑。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领域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统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同步推进,科学发展与全面改革同步推进,执政党建设与法治中国建设同步推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同步推进,治国理政取得显著成效,赢得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信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再次显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伟力。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仍然必须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高扬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旗帜,在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的指导作用。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也是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不仅来源于它的科学性、真理性,而且来源于它与时俱进、开放发展的理论品格。这一理论品格造就了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绵延不绝的理论谱系,也造就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大成的理论气度和适应时代要求的理论贡献。这一重要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社会主义。这些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实践观点和科学方法,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用以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在方向问题上,我们依然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更张。要牢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15]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须切实增强其现实针对性。理论实现的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实践需要的程度。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不断增强理论创新的意识和观念,致力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事求是是理论创新的本质要求,理论创新是实事求是的必然结果。创新的过程就是实事求是的过程,而不能天马行空,胡编乱造;不能僵化、教条,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要敢于和善于抓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索,给人以信服的理论回答。必须紧跟世界发展进步潮流,正确把握时代要求,善于运用科学方法,下功夫认识和把握国际国内那些带有根本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找出特点,发现规律,升华理论。

  综上所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具有崭新的时代内涵。一个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定是一个在理论上不断创新的党。能够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对于不完善的理论善于完善,不正确的理论敢于纠正,并能不断发现新规律,总结新经验,提炼新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的品质,也是一个政党理论思维成熟的标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继承优秀文化,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只有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共产党人才能紧跟时代潮流,永不落伍,永不懈怠,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教授)

  [1]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111—112页。

  [2]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3] 《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3页。

  [4] 《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页。

  [5]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页。

  [6]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312页。

  [7]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1页。

  [8]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

  [9]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7页。

  [10] 《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2、284页。

  [1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1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1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页。

  [14]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2页。

  [1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67页。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