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追寻我军90多年历史,回望从毛泽东铺展建军之路到习近平擘画新时代强军蓝图,对深刻认识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真理性和实践威力,实现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毛泽东、习近平是人民军队建军强军的“第一小提琴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1]。9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道路上,党的领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毛泽东、习近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军事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结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成果,是和党的领袖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是由毛泽东在党内率先提出的。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创立者。习近平主席是在领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形成的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人民军队的最高统帅,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伟大创立者。上述思想集中地体现了党领导我军从建军到强军的历史轨迹,体现了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渐进和深化发展的历史主线。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推进建军强军的伟大事业中,毛泽东和习近平站得高、看得远,深刻地揭示人民军队建军强军的规律。在保证党的军事指导思想和实践发展逻辑的稳定性和奋斗方向的正确性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概括为习近平强军思想,用习近平的名字命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强军思想,肯定习近平主席领航强军兴军的伟大成就和理论创造,习近平当之无愧。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是指导建军强军的伟大旗帜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毛泽东曾说过,旗子立起来,才能知所趋赴。考察我军历史,90多年引领我军不忘初心、行稳致远的最锐利的武器就是思想武器。
马克思、恩格斯历来认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毛泽东作为人民军队的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创立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回答了长期处在农村环境下,农民出身的小资产阶级成分占主体的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历史拷问,以及在取得全国政权后如何建立现代化国防的问题。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军事实践相结合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一理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新型人民军队的理论基石,是具有中国特色、正确指导人民军队建设的科学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军建设站在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上,怎样开拓新时代的强军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念兹在兹的是实现强军、走向一流,最为关切的是练兵备战、能打胜仗,谆谆嘱托的是不忘本色、使命担当。他紧密联系世情国情党情军情的深刻变化,紧密联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要求,紧密联系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对我军职能作用的新要求,提出了新时代我军的使命任务、强军奋斗目标、战略指导、建设布局、必由之路、强大动力、治军方式、发展路径,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人民军队听谁指挥、怎样铸牢军魂,为什么强军、怎样强军,打什么仗、怎样打胜仗的时代之问。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习近平强军思想,把我们党对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党的十九大把“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3]写入新修订的党章,明确把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全面武装全军上升为党的意志。这就为我军高举习近平强军思想伟大旗帜,贯彻十九大决策部署,阔步强军之路,提供了根本引领和科学指南。
二、毛泽东、习近平立起人民军队建军强军的“方向标”
目标坚定才能铸造辉煌。毛泽东、习近平在领导人民军队建军强军的伟大事业中,为我军标定的建军强军目标,是以我军肩负的使命任务为牵引的。
(一)毛泽东设计了新型人民军队的样子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中国革命的特点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创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南昌、秋收、广州三起义,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在探索人民军队创建的道路上,秋收起义采纳前委书记毛泽东的意见,果断抛弃国民党这面“黑旗”,“坚决的树起红旗”,使用了“工农革命军”的称谓。[4]起义部队的改旗易帜和部队番号上的突破和创新,表达了与旧军队决裂的决心。然而,仅有一个番号和一面新军旗,只能说是与旧军队在名称和旗帜上有了区别,并没有在本质上划清与旧式军队的界限。1927年9月29日,遭受重创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村,全军所剩已不足1000人。挫折面前,部队中存在的党组织不健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旧军队管理方式导致的官兵关系紧张,官兵对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缺乏认识和信心等问题明显暴露。面对困境,毛泽东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三湾改编”打破兵随将走的旧军队治军习俗,把支部建在连上,奠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组织基础,拉开了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序幕。毛泽东后来在给中央的报告中总结“三湾改编”的成就:“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5]
1929年底,毛泽东率领面临生死存亡的“朱毛”红军,在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会议就怎样打造新型人民军队展开。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阶级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离开党的领导,人民军队会“如国民党军队所走的道路一样”。[6]会议建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权的根本制度,确立的政治建军的目标模式,体现了我军的根本属性、价值追求和肩负的使命,为人民军队“完成政治定型,注入政治灵魂”。从此,这支工农武装脱胎换骨,成为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支旧武装的新型人民军队。
(二)习近平擎画新时代大国军队、强国军队新样子
新时代需要一支不忘初心的人民军队。当今中国,党和国家事业由量变到质变,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和信心。时代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习近平主席敏锐洞察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风险挑战,清醒地看到我军建设存在的瓶颈和短板,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7],存在“我军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各级领导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的问题[8]。怎样才能破解“两个差距”和“两个能力不够”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把强军事业放在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中来考量,放在我们党勠力复兴的执政使命中来把握,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运筹。把建军时期就确立的听党指挥作为新时代我军建设不可移易的根本原则,把能打胜仗作为我军有效履行职能使命的根本要求,作风优良作为我军永葆本色的根本保证,提出“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的强军目标。[9]科学地解答了涉及我军发展的三大关键问题,即:我军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本源问题;我是谁、为了谁的本真问题;过去什么样、现在怎么办的本色问题。顺应了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变化、国家利益延伸发展和根除军队建设发展桎梏的现实要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不懈追求。党的十九大把“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写入报告,吹响了实现强军、走向一流的时代号角。
(三)毛泽东、习近平一脉相承的建军强军总纲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是代代相传的奋斗基因,是习近平主席为人民军队不忘初心、回归本色,重塑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作出的战略筹划和顶层设计,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总方略。
听党指挥是决定我军建设政治方向的忠诚基因。“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容许枪指挥党”[10],历史表明,国内外敌对势力之所以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传奇背后的奥秘就是毛泽东奠定的“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今天,这一根本原则已积淀为人民军队最鲜明的本质,成为我军的建军之本、成长之基,更是强军之魂、命脉所在。习近平主席指出:“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我军性质和宗旨、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和建军之魂。”[11]他告诫全军将士:“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头脑要特别清醒,态度要特别鲜明,行动要特别坚决,不能有任何动摇、任何迟疑、任何含糊。”[12]鉴于基层是部队建设与发展的主体,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习近平主席在总结毛泽东“支部建在连队上”经验的基础上,把听党指挥、强基固本的落脚点放在基层,提出要“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13]确保军队听党的话、跟党走,确保全军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军委主席的权威,始终做到部队对党对习近平主席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能打胜仗是决定人民军队存在价值的胜战基因。军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还在建军过程中,毛泽东就明确规定了我军的三大任务,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战斗队。毛泽东反复强调,人民军队永远是一支战斗队,要求我军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打仗中提升我军的战斗力。“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但也要看到,国际竞争的‘丛林法则’并没有改变,铸剑为犁仍然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14]针对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下的部队存在和平积弊的问题,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立起打仗思维,传承胜仗基因。他说:“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15]部队要“不断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16]。审度未来战争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态势,他提出以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为战斗力建设的核心,以加强新型作战力量为我军战斗力提升的着力点,以打造精锐作战力量为我军战斗力生长的增长点,通过优化规模结构和编成,提高我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17],“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18]。这就为我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锻造威武之师指明了方向。
作风优良是塑造英雄部队的严实基因。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是我军区别于任何军队的鲜明政治底色和政治标识。透视我军历史,90多年来,我军之所以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国内外强大敌人,经受一切严峻复杂环境的考验,正是毛泽东为我军培育的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时代变了,使命拓展了,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能丢。习近平主席指出:“作风建设是个永恒课题,永远在路上。”[19]部队必须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对党和军队事业的至诚之心,把作风建设作为军队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为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坚实可靠的保证。
三、毛泽东、习近平为人民军队建军强军注入“动力源”
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强大人民军队的历史铁律。90多年来,跋涉在谋变创新的道路上,“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一路走来,改革创新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20]。一部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革故鼎新、创新图强的改革史。
(一)改革是建军强军的必由之路
众所周知,我军政治建军方略的确立,是1929年底毛泽东在古田改革旧式军队建军治军传统结出的硕果。古田会议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与一切旧式军队划清了界限,红军真正建设成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下、坚持无产阶级性质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型人民军队。古田会议形成的决议,成为光耀“红军建设的纲领”,引领人民军队政治建军的“必由之路”。[21]
新时代实现强军梦,动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22]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习近平主席提议,国防和军队改革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的大棋盘中来推动。习近平主席用鲜明的语言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23]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用改革利剑破除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问题。2015年11月24日,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出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动员号令。旨在通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重振政治纲纪、重塑组织形态、重整斗争格局、重构建设布局、重树作风形象。从军事组织、指挥体系、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方面重新“设计和塑造军队未来”,“为今后二十年、三十年国防和军队发展打下基础”。[24]
(二)改革是提高维护核心的政治情感、政治站位、政治执行的战略举措
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回望来路,我军之所以能够用改革化解前进路上的矛盾,就在于始终恪守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强军必须强政治的改革立场和方向。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紧紧抓住维护核心、听从指挥这个“魂”和“纲”,使改革成为推进全军形成政治上的向心凝聚、行动上高度一致格局的战略举措。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目的是“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25]。改什么、不改什么?什么是能改的,什么是不能改的?不能在根本问题上犯方向性错误,出现颠覆性错误。总的原则是要固化完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坚定“三个维护”的政治法理、“三个一切”的政治规矩、“三个绝对”的政治要求,形成政治上向心凝聚、行动上高度一致的“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26]确保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习主席,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毫不动摇、坚定不移。
(三)改革是对人民军队的整体性、革命性重塑
回溯我军历史,不能不承认,改革是我军涅槃重生的“动力源”。无论是毛泽东在古田领导的改革,还是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都是对我军进行整体性、革命性重塑,打的都是“大开大合、大破大立”的改革攻坚仗。[27]
如果说毛泽东在古田发动的革命性改革,靠的是做政治建军的“活眼”,盘活了革命一盘棋。那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则是牵住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谋篇布局。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改革、以强军目标引领改革、围绕强军目标推进改革。”[28]在习近平主席亲自领导下,从有利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有利于能打仗、打胜仗,有利于保持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目的出发,一整套关于破除机械化战争的思维定式,打破维护传统安全的思维定式,改变单一军种作战的思维定式,走出固守部门利益的思维定式,解决国防和军队深层次矛盾问题,体现我军特色的改革指导思想、改革目的、改革原则、改革方法、改革途径的设计破茧而出,这就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改什么、如何改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者为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华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2页。
[2]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74页。
[4] 中央档案馆:《秋收起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第17页。
[5]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66页。
[6] 总政治部办公厅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1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第338页。
[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一),解放军出版社2014年版,第88页。
[8] 中央军委总政治工作部编印:《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三),解放军出版社2016年版,第56页。
[9]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一),解放军出版社2014年版,第85页。
[10]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7页。
[11] 习近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要点》,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5/0720/c397563-27332083.html。
[12] 习近平:《习近平六年两会上的强军金句: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人民网,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863890。
[1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网,http://jhsjk.people.cn/article/ 29443168。
[1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二),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版,第5页。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页。
[16] 习近平:《扎扎实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313/c64094-29863762.html。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2页。
[18]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8月2日。
[19] 中央军委总政治工作部编印:《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三),解放军出版社2016年版,第21页。
[20] 中央军委总政治工作部编印:《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三),解放军出版社2016年版,第50—51页。
[21] 《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9页。
[22] 中央军委总政治工作部编印:《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三),解放军出版社2016年版,第54页。
[23] 中央军委总政治工作部编印:《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三),解放军出版社2016年版,第51页。
[24] 中央军委总政治工作部编印:《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三),解放军出版社2016年版,第50页。
[25] 中央军委总政治工作部编印:《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编》(三),解放军出版社2016年版,第57—58页。
[26]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52页。
[27] 习近平:《习近平六年两会上的强军金句: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学习路上·“跟总书记上两会”系列之五》,人民网,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863890。
[28]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印:《习近平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选》(二),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版,第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