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华收集和整理:《苏联驻朝军政府:俄国档案原文复印件汇编》第1-10卷,CZD,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2006年
沈志华收集和整理:《苏联历史:俄国档案原文复印件汇编》第1-27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2004年
沈志华、李丹慧收集和整理:《中苏关系:俄国档案原文复印件汇编》第1-19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2004年,
译作 《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与非洲的社会主义》(英文),《马克思主义研究参考资料》1980年6月第36期 《克瓦米"恩克鲁玛与非洲革命》(英文),载《世界历史译丛》1980年第6期 《苏联史学中的新经济政策问题》(俄文),载《世界史研究动态》,1981年第12期
《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朝鲜战争的政策分析》(英文),载《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6期
《对此应该畏惧吗?——朝鲜战争内幕》(俄文),载《党史研究资料》1995年第12期
《苏联在朝鲜的目标与朝鲜战争的起源》(英文),载《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6年编印
《朝鲜战争问答录》(英文),载《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6年编印
《朝鲜战争与斯大林的外交》(英文),载《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6年编印
《进攻还是不进攻?——1949年的朝鲜局势》(英文),载《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6年编印
《斯大林、毛泽东、金日成与中国的朝鲜战争》(英文),载《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6年编印
《消除朝鲜的分裂》(英文),载《关于朝鲜战争研究的新材料和新观点》,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1996年编印
《刘少奇给联共(布)中央和斯大林的报告》(俄文),载《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2期(合作)
编写教学、资料
北大教材: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冷战在亚洲的兴起
北大教材: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及其目标
北大教材:情报局史料
北大教材:1948年苏南分裂的原因和结果
北大教材:苏南分裂的史料
学术交流与讲座
1995年8月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第18届国际史学大会;
1996年
1月参加在香港大学召开的“冷战在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做专题发言:“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
5月率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历史档案课题组赴俄国收集档案文献; 10月参加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召开的“中美关系:旅美中国学者的看法”学术讨论会,并做学术报告:“中美关系研究:新材料和新视角”;
1997年
6月率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历史档案课题组赴俄国收集档案文献; 10月在北京主办“冷战与中苏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做专题发言:“中苏同盟与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
1998年
1月在北京与首都师大合作组织“冷战与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研讨会;
12月至1999年2月赴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做访问学者;
1999年
8月在桂林组织冷战史专题会议,有国外学者参加,会后出版论文集:李丹慧编:《北京与莫斯科:从联盟走向对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11月参加在韩国仁川大学召开的朝鲜战争讨论会,并做学术报告:“苏联与朝鲜战争”;
12月参加在北京召开的“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做专题发言:“建国前夕中共与苏联的经济关系”;
2000年
1月参加在香港大学召开的“中国、印度支那与越南战争”学术会议,并做专题发言:“中美和解与中国对越外交(1970-1973)”;
2-5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大学服务中心做访问学者;
8月在成都组织冷战专题国际会议,会后出版论文集:章百家、牛军编:《冷战与中国》,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10月在丹东主办中韩双边学术讨论会“冷战与朝鲜半岛的分裂和统一”;
2001年
3月参加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举办的“十年国际冷战史研究”成果介绍会,代表中国学者介绍中国的研究情况;
3月赴日本中央大学、早稻田大学作学术报告“冷战史研究在中国”;
6月参加美国蒙大拿大学召开学术会议“冷战:中美史学家的对话”;
10月参加在韩国汉城举行的学术会议“朝鲜战争:停战及其国际因素”;
2002年
3月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作学术报告“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的起源”;
5月参加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20世纪苏联在全球的影响”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苏联专家在中国”;
6-8月赴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并在该所及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做学术报告。
8月在福建武夷山组织“冷战与中国周边关系”国际研讨会,会后出版论文集:牛大勇、沈志华主编:《冷战与中国的周边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
11月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作访问学者,并参加学术会议“新世纪的中国历史学——挑战与思考”,提交论文为“冷战史新研究与档案文献的收集和利用”。
2003年
3-8月赴香港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项目:冷战与中苏关系。
3月参加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与美国北约华约平行史项目在北京联合举办的“20世纪60-80年代中国同东欧国家关系历史回顾”国际研讨会。
3月出席俄罗斯驻华使馆举行的学术报告会,并发表讲演“1950年代中苏关系若干问题”,讲演稿俄译文发表在《远东问题》2004年,№2。
2004年
10月赴华盛顿出席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召开的专家论证会:中央情报局1948-1976年对中国形势的评估和预测。
11月赴台北出席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召开的“50年代的中国”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956年的中共知识分子会议”。
12月赴东京与日本冷战史研究会举行工作会晤。
2005年
1月赴东京,参加日本中央大学主办的“现代化与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国际会议,并提交论文“对日和约与朝鲜停战谈判”,会后赴北海道等地参加日本外务省学术考察
4月赴香港科技大学做学术讲演“毛泽东、赫鲁晓夫与中苏分裂”
2005年
6月6-9日,南昌大学和旅美华人历史学家协会主办,“中美关系与中国外交”,南昌
10月赴波兰、匈牙利进行学术考察,收集档案资料
11月24日在香港科技大学做学术报告“中苏同盟条约:毛泽东与斯大林的争斗”
11月28日在香港科技大学做学术报告“中国出兵朝鲜:共和国的第一次战争”
12月1日在香港科技大学做学术报告“波匈事件与中国:中共走上世界舞台”
2006年
9月23-24日,赴匈牙利布达佩斯参加“1956年的危机及其影响”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论并做学术报告“毛泽东与苏联出兵匈牙利”
10月9日,在意大利罗马大学参加“毛泽东与中国研究”学术会议,做讲演:毛泽东与中苏分裂
10月10日,在意大利葛兰西学院做学术讲演:毛泽东与中国外交
10月12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做学术讲演:冷战研究在中国
10月19日,赴波兰华沙参加“国际关系中的1956年波兰危机”国际学术会议,提交论文并做学术报告“波兰十月危机与中波关系”
12月17-18日,参加上海“史华慈与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并作学术报告“关于1957年整风和反右运动的历史考察”
12月20-21日,参加上海“冷战转型:70-80年代的中国与世界” 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并作学术报告“中苏同盟破裂:原因和结果”
2007年
1月24日在日本中央大学做学术报告:冷战史研究在中国
1月25日在如本新澙大学做学术报告:毛泽东与整风反右运动
3月2日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学术会议:学术空间与历史文化研究
3月12日在华东师范大学接待新加坡大学亚洲中心学者,讨论共同开展“冷战在亚洲”的研究项目
3月15日在复旦大学参加日本中央大学、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学术会议“周边国家如何看中国”,并做主题发言:中苏关系中的蒙古问题——1945-1950年围绕蒙古独立的外交争斗
4月13日参加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的学术会议“世界历史中的文明/文化交流”,并做大会发言:从“联合政府”到“全盘苏化”——斯大林的冷战与苏联对东欧政策的演变。
6月27-28日参加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中心举办的“冷战在亚洲”国际园桌会议,并做主题发言:亚洲冷战研究与中国的档案文献
6月29日至7月4日在马来西亚访问,在新纪元学院和华社研究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并与原马共人员座谈
承担科研课题情况
2005年5月,承接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点科研课题:编写中苏关系史纲(子课题),已于12月完成。
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与中苏同盟研究”(项目批准号:05BSS005),结项日期2008年5月。
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的重大研究课题“苏俄史研究”( 项目批准号:05JJDGJW040),结项日期2008年6月。
2006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冷战时期美国重大外交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06JZD0013),结项日期2009年12月。
2007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美国对华情报评估解密档案的整理与研究”,预计完成日期2007年12月。已获批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