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机构 >> 高校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发布时间: 2009-09-12    作者: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网站 2009-09-12
  字体:(     ) 关闭窗口

  11、《三八线的由来及其政治作用》(8000字),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57-60,S007

  12、《中苏条约与苏联在远东的战略目标》(25000字),载《党史研究资料》1997年第9期1-17。英译文发表Journal of Cold War Studies,Vol.2,No.2,2000。S021

  13、《中苏同盟条约谈判:愿望和结果》(27000字),载《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2、3期;《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4期(合作)S028

  14、《俄国档案文献:保管、解密和利用》(17000字),载《历史研究》1998年第5期。136-149,S032

  15.《中苏结盟与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1944-1950)》(资料)(45000字),载《党史研究资料》,1999年第2期,S040-2。

  16、《中苏结盟与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1944-1950)》(28000字),载《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S040-1

  17、《对1948年苏南冲突起因的历史考察——来自俄国及东欧国家解密档案的新证据》(30000字),载《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5-26,S041

  18、《论1948年苏南冲突的结果——南斯拉夫是如何走上独立道路的?》(22000字),载《世界历史》1999年第5期。13-24,《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1期转载。S042-1

  19、《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25000字),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1期28-39,S044

  20、《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苏联空军》(8000字),载《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2期。69-74,S045

  21、《中美和解与中国对越外交(1971-1973)》(12000字),载《美国研究》2000年第1期。98-116。S049-1

  22、《朝鲜战争爆发的历史真相》(12000字),载(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2000年2月号S050

  23、《论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和得失》(15000字),载(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2000年10月号。S056

  24、《对中苏同盟经济背景的历史考察》(20000字),载《党的文献》2001年第2期。S051

  25、《建国初期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基本情况》(40000字),载《党史研究资料》2001年第3、4、5期。S052-1

  26、《1950年中苏条约谈判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24000字),载《历史研究》2001年第2期。日译文发表(岩波书店)《思想》2001年8月号;英译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02年第3期;俄译文发表在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远东问题),2004,№2。S063

  27、《1953年朝鲜停战——中苏领导人的政治考虑》(22000字),载《世界史》2001年第2期。2-18,《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2期转载。S062

  28、《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基本状况及政策变化》(20000字),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2年第6期转载;英译文发表在Russian History,Vol.29,Nos.2-4。《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3期转载。S067-1

  29、《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作用和影响》(19000字),载《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2期。《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3期转载S067-2

  30、《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生活及工作条件》(19000字),《中共党史资料》总82期,2002年5月S067-3

  31、《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及其目标——兼论冷战形成的概念界定》(23000字),载《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172-187,S066

  32、《赫鲁晓夫与苏联归还旅顺基地》(18000字),载《党史研究资料》2002年第9期,《新华文摘》2003年第8期转载。S075

  33、《赫鲁晓夫、毛泽东与中苏未实现的军事合作——关于远东防空协定、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问题的再讨论》(24000字),载《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5期。英译文见HPH网站,2003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将摘要转载。S077

  34、《对50年代苏联援华贷款的考察》(16500字),载《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3期。S068

  35、《苏联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反应及其结果——关于中苏分裂缘起的进一步思考》(27300字),载《中共党史资料》2003年第1期,第118-139页。S079

  36、《冷战史新研究与档案文献的收集和利用》(18000字),载《历史研究》2003年第1期,第140-150页。S071-1

  37、《中朝在韩战期间的矛盾、分歧及其解决》(32000字),载《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台北),第40期,2003年6月,第55-98页。英译文见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Bulletin,Issues 13/14,Winter 2003/2004。S065

  38、《援助与限制:1950年代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16800字),载《历史研究》2004年第3期。S083

  39、《1958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是否告知苏联?——兼谈冷战史研究中史料的解读与利用》(11500字),载《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3期。S096

  40、《关于中苏条约谈判研究中的几个争议问题——再谈冷战史研究中史料的解读与利用》(23900字),载《史学月刊》2004年第8期。S097

  41、《寻找档案文献,探索历史真相——我在外交部档案馆的点滴收获》(18000字),载《党史研究资料》2004年第3、4期。S101

  42、《静下心来看档案,踏踏实实做学问(笔谈)》(3200字),载《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S098

  43、《以苏为鉴:毛泽东对苏共二十大的最初反应和思考》(64000字),载纪宗安主编:《暨南史学》第3辑,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S100

  44、《中央情报局对中国局势的评估和预测(1958-1959年)》(36000字),载李丹慧主编:《国际冷战史研究》第1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S108

  45、《苏共二十大、非斯大林化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51000字),载李丹慧主编:《国际冷战史研究》第1辑,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S103

  46、《1956年10月危机:中国的角色和影响——波匈事件与中国研究之一》(46000字),载《历史研究》2005年第2期。《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3期摘编,S099

  47、《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对日和约问题——东亚冷战格局形成的三部曲及其互动关系》(25000字),《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S107

  48、《中苏同盟破裂的直接表现与内在逻辑——对中央情报局“国家情报评估(NIE)”的评估》(20000字),载《国际观察》2005年第5期,S105

  49、《档案:还原历史的真相》(3200字),载2005年11月28日《北京日报》19版(文史专刊),S111

  50、《中共八大为什么不提“毛泽东思想”》,《历史教学》2005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3期转载,S112

  51、《对日和约与朝鲜停战谈判》,《史学集刊》2006年第1期,S113

  52、《1956年初中共对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38000字),《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载陈永发主编:《两岸分途:冷战初期的政经发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6年,S104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