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逻辑延伸和具体体现。建设文化强国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文化建设进程中,逐渐确立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使命任务、方向道路、战略布局,回答了为什么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强国和怎样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问题,为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决定着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战略安排、制度体制、根本前途和得失成败。
关键词:文化领导权;文化强国;文化核心竞争力;文化制度体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眼203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求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蔡奇同志在全国纪念邓小平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强调,深入研究阐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思路、举措和方法,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这就把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文化强国战略统一起来,体现了党的文化领导权与文化强国建设的逻辑理路。
一、党的文化领导权与文化强国建设的辩证统一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文化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建设文化强国,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建设文化强国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职责使命和必然要求,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政治保证和必要条件。
(一)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逻辑延伸。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中处于领导地位,是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之中。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是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体现。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坚持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延伸。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内容。“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党领导文化建设历程的逻辑延伸。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革命的政党,思想文化革命是社会革命的重要战线。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新的文化使命,概括提出“十四个强调”的战略举措,其中第一项就是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围绕新的文化使命,提出“七个着力”的工作部署,其中第一条就是“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
(二)建设文化强国是党领导文化建设的使命任务
建设文化强国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概括的“五个必由之路”,集中体现着党的文化领导权和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逻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建设文化强国是党领导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家强。建设现代化强国,既包含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军事强国等硬实力的要求,也包含文化强国等软实力的要求。没有文化自信自强,就没有现代化强国,也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是党领导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建设文化强国是提升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思想多元化趋势更加显著,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剧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这需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领域主动权,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建设文化强国,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需要,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
(三)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与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进程
党领导文化建设工作同党对文化强国的追求是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也逐渐开拓了文化强国之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提出:“要把我们这个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富裕的、强盛的、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这包含着建设科技强国、物质文明强国和精神文明强国的含义。建设文化强国和现代化建设是统一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总体目标,这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八大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出发,强调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统领文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党的十九大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对文化强国战略作出部署,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于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明确提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大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全局,对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才能为建设文化强国指明方向道路和创造坚实基础。
二、党的文化领导权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文化领导权贯穿在建设文化强国所需要的思想内容、物质载体、工作布局、政策举措、制度保障和主体力量之中。
(一)建设文化强国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统一
文化强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指标系统。所谓文化强国至少包含三层含义:
一是国家层面强大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包含经济、科技、军事、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实力。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文化的力量也难以强大。软实力相对于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而言,“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治制度、发展模式、文化价值观念、国家形象和外交理念等体现出的综合影响力”。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包含中国道路、理论、制度、价值的认同度和吸引力,包含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理念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包含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是思想文化层面强大的精神力量。通常所说的文化软实力,主要指理论武装、意识形态、核心价值体系、中华优秀文化、中华美德、社会现代文明程度、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方面的精神力量,展示出强大的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占据真理的制高点,具有强大的科学理论引领力;必须占据道义的制高点,具有强大的道德品质感染力;必须占据思想文化的制高点,具有强大的意识形态凝聚力。
三是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互动融合。文化是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为文化软实力提供物质基础,文化软实力渗透于综合国力之中,为其提供思想基础、智力支持和精神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建设文化强国,关系着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
(二)建设文化强国和释放文化生产力的统一
第一,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推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举措。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推进这项战略举措,会增强政党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文明认同,全社会就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
第二,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具有强大的载体力量。文化的精神价值是“魂”,是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力量源泉;承载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是“体”,是文化实现教育功能、以文化人的根本途径,决定着精神价值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建设文化强国,既要有强国之“魂”,还要有强国之“体”。
第三,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具有强大的传播力量。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内容。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不断提高塑造国家形象、影响国际舆论场、掌握国际话语权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具有强大的保障力量。建设文化强国,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依靠政策的力量,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根本动力。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整体布局和具体部署的统一。国家文化发展规划,是党统筹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建设文化强国的远景图和施工图。
第五,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具有强大的制度力量。制度竞争是最根本的竞争,制度优势是最根本的优势。文化制度同政治、经济、社会等制度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构建文化制度,有助于明确“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改革和创新什么”,发展先进文化,支持进步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构筑坚实的制度屏障。
(三)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具有强大的主体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谁创造文化、为谁创造文化、创造谁的文化,是文化创造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功能问题。建设文化强国,要求文化创造者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国家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高素质的劳动者,创造高品质的文化产品,享受高度的精神生活,展现高效的创造力,这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创新活力,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具备强大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民族复兴之路,探索中国文化发展道路,为建设文化强国指明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人才保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为建设强国准备物质载体;统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布局,制定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政策支撑;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国家文化制度和文化治理体系,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制度保障。党的文化领导力,同上述力量相结合,共同构成建设文化强国的核心竞争力。
三、党领导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进路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文化强国,必须不断提高党领导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必须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行动指南,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文化自信,塑造文化强国之魂,打造文化强国之体,出台文化强国之策,构建文化强国之制,围绕新的文化使命,提高文化软实力。
(一)全面提升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
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保障,建强干部人才队伍,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政治保证。党要掌握理论宣传、意识形态、哲学社会科学、文艺创作、新闻舆论、网络文明等各项工作的领导权,选好配强领导班子,确保领导权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干部手中。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各级党委要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构建大宣传格局,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统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布局,以“七个着力”为提高领导文化工作能力的主攻方向。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出台了一系列战略部署、文化规划、政策举措,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九个坚持”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结的“九个坚持”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些重要思想,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十四个强调”的理论观点,“七个着力”的工作部署,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二)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政策支撑
制定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承载着党和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发展战略包含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国家出台的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文化主管部门通过的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重大历史节点和重大会议中,都会对建设文化强国作出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等方面作出部署。文化和旅游部于2021年6月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文化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的二十大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全局,对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具体部署,概括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内容、制度保障、重点领域、政策措施、重点工程、实践路径,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工作方向。
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政策依据。习近平指出:“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度,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并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三)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坚持和完善文化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基础上,提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体系,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等五项制度。这为文化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制度框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建设文化强国,着眼于推进“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从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等方面作出体制设计,为完善中国特色文化制度、基本实现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作出制度设计。
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宣传文化工作的体制机制。做好新时代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需要把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为宣传思想工作提供基本遵循。中共中央于2019年6月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规定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定位功能、指导思想、根本任务以及机构设置、党委和党委宣传部职责等内容,规定了思想理论、新闻舆论出版、思想道德、文化文艺、互联网宣传和信息内容管理、对外宣传、基层宣传、意识形态管理、加强党对宣传工作的全面领导等各方面工作。《条例》提出的“一个高举”“两个巩固”“三个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正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把国家文化制度体系和党内法规相衔接,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
作者:刘仓,男,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微信公众号,原文发表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6期第6-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