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邱霞:永葆“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
发布时间: 2023-12-11    作者:邱霞    来源:《求是》2023年第23期 2023-12-11
  字体:(     ) 关闭窗口

  编辑同志: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勉励年轻研发人员,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蕴含深刻人生哲理,既是对科研人员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广大青年的谆谆教诲,为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实现人生价值指明了努力方向。

  “工贵其久,业贵其专。”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品质,就是专心致志、持之以恒。马克思撰写《资本论》花了几十年时间,广泛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做了大量摘录和笔记,其中仅仅通篇精读的理论著作就达1500本以上,终于完成了这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我们说大器晚成,大器是什么?就是那些最好的东西、最高精尖的东西,这些东西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做成的,都要下很大的功夫,甚至要用毕生精力。”习近平总书记用成语“大器晚成”说明一个深刻道理:事业的成功不会从天而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越是大器越需要千锤百炼;只有通过专注的追求、忘我的付出,锲而不舍,点滴进取,才能实现由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收获“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喜悦。

  “一辈子办成一件事”,是对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的长期考验,必须稳得住心神、耐得住寂寞。面对纷繁世界中的各种诱惑和干扰,如何才能坚守内心的宁静?需要信仰的力量。只有心系“国之大者”,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信念,将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才能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世俗所扰、不为物欲所动,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只有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方能在成就自我的同时收获更有价值的人生。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终其一生长途跋涉的前进道路上,难免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中华民族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要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一步一个脚印奋斗实干,一点一滴浇灌梦想之花,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才,在各自岗位上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业绩。

  作者:邱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来源:《求是》2023年第23期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