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新中国成立65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9月25日,主题为“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的纪念新中国成立65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在当代中国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防大学原校长邢世忠上将,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有林;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文联原党组书记李树文,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沙健孙;国史学会副会长、两弹一星研究分会会长、第二炮兵原副司令张翔中将;国史学会顾问、国防大学原副政委李殿仁中将,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会长、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钱海皓中将;国史学会农垦史研究分会会长、农业部农垦局原局长魏克佳,以及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原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才裕等。会议由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朱佳木主持。
朱佳木在主持会议时说,65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斗争、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6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将我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了一个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工业化接近完成、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并正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进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回首过去,我们无比骄傲,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意气昂扬。
朱佳木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一·五”讲话中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辩证统一关系的重要论述,是我们正确认识和研究新中国历史的重要指针,也是我们批判那些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割裂和对立起来的各种错误思潮的有力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是改革开放后开创的,但它不是在新中国刚成立时的那个百孔千疮的烂摊子上开创的,而是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并已进行了近30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改革开放前的历史虽然有曲折,但它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是主要的。那段历史与改革开放后时期相比,在经济发展成果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上虽然没有那么显著,但这绝不表明那段历史的成就不伟大、不重要。如同盖楼一样,打地基时不容易让人看出成绩,但楼房盖得快盖得高,反过来说明地基打得牢。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虽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重大区别,但它们之间的共性更具有本质特征。因为这两个历史时期都内在统一于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坚持,都内在统一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实践探索,都内在统一于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决维护和对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复兴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
朱佳木强调,如何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是一个与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度极高的问题。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总爱拿历史尤其是当代史做文章,肆意歪曲、诬蔑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历史,攻击、丑化我们党和国家的领袖,同时竭力为被打倒的反动阶级的代表人物翻案,为大地主、大汉奸涂脂抹粉、歌功颂德。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用篡改历史的手法,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记取前车之鉴,绝不能因为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有错误有曲折就轻率否定它;相反,要理直气壮地把新中国65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光辉整体加以宣传,把正确认识和解释国史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工作中,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这是正确对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维护改革开放后历史的需要,是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需要。
有林同志代表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致辞。他说,这次会议以“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为主题,很有必要,也非常重要。只有正确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完整地认识新中国65年的辉煌历程,才能正确地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才能抵御歪曲、否定新中国历史的各种错误思潮,才能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我们要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除了要正确开展国史的研究和宣传外,也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使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
会上,沙健孙、张翔、钱海皓、魏克佳、田心铭、韩振峰、宋月红等,分别作了题为“大力宣传和弘扬延安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毛泽东国防大战略和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三线建设在新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光辉的历程 卓越的贡献——回顾新中国65年来的农垦事业”、“怎样才能正确认识新中国历史”、“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论国史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发言。他们围绕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问题,用鲜明的观点和铁的事实,充分论述了新中国65年是一个光辉的有机整体的道理,有力驳斥了否定新中国成就的历史虚无主义谬论,深刻阐明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依据。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国史学会的部分理事和工作人员等近50人出席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