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努力探寻和不断开创中华民族发展的独特道路
发布时间: 2014-10-08    作者:柳建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09-29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国内国际不同场合多次强调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深刻揭示。综观中华民族发展史特别是近代以来的艰难曲折史,回顾新中国成立65年来的社会进步与生活变迁,无不让人感到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努力探寻和不断开创中华民族发展独特道路的结果,是一部不断奋斗、不断探索和开创中国道路的文明进步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延续

  中共十八大基于对 “两个百年目标”的明确,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国家独立、民族振兴、社会富强、人民幸福为主要目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努力探寻和不断开创中华民族发展独特道路的过程,就是不断延续和创造性转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

  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全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史,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恰恰承载了当代中国人需要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和华夏精神,坚持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特别需要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中汲取养分、获取力量。

  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是物质上的丰裕,更应该是文明的传承和复兴。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好、发展好、弘扬好,就要在努力探寻和不断开创中华民族发展独特道路的过程中,寻求世界历史视野和中国历史视野的交汇点与公约数,在世界范围内把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和优秀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中国作为一个以西方不认可的模式迅速发展起来的国家,所引起的世界关注更强烈,其世界性的色彩也更浓重。从历史纵深看,中国的发展不仅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发展,它是一个5000余年连绵不断的伟大文明的复兴,这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复兴,不仅不会跟着别人亦步亦趋、不会照搬西方或者其他任何模式,而且一旦步入自己特有的道路轨道,将会形成更强大的历史定力,引领世界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进步发展的结果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因其不懈追求进步而在人类文明史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但近代以来,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自身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但因缺乏同西方相抗衡的实力,而陷于丧权辱国、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马克思曾在自己的著作中,以世界历史的广阔视野斥责西方列强在东方的暴力征服和掠夺行径,并满怀信心地预言:东方国家将来会复兴起来!一个伟大的民族,经得起苦难的考验,也必会在奋争中崛起。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无数先辈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奋斗,一代代仁人志士为之付出心血甚至献出生命。而贯穿其中的最强音,就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就当时的中国而言,究竟走什么道路才能摆脱受欺凌、遭磨难的境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摆在国人面前最紧迫的课题!

  中国人民经过逾百年的不屈抗争,付出几千万人伤亡的巨大牺牲,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但最初的救国方案均以失败告终,它们提供的经验教训促使国人另辟蹊径,寻找新的“救国救民”真理,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则打开了中国人民探索自强道路的广阔视野,中国人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几经挫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革命的正确道路,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真正使中国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代表了中华民族继续攻坚克难的当代追求

  65年前新中国的诞生,不仅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也揭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为实现百年梦想,推动中华民族实现新发展,面对一穷二白的国情,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国防和高科技领域以“两弹一星”为标志取得了重要突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不仅亲自指导制订了一个又一个现代化的中长期规划,还指导制订了科技发展的两个中长期规划和农业发展纲要。这些规划的实施尽管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但主要任务都得以实现。

  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历史表明,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搞革命取得胜利固然不易,搞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更难。“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就是在探索中付出的沉痛代价。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面对人口多、底子薄的实际,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融入开放的世界,根据中国实际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中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货物贸易位居世界第一,创造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总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坚持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强国梦想,虽经曲折,却始终不变,终于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沿着这条强国富民之路,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走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前进中的复杂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这一中华民族的宏伟目标,坚持走中国道路,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以完善健全各领域制度为抓手,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使得中国发展呈现出新的面貌和气象。中国道路的成功,对于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具有积极作用。这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高度文明的发展道路,它既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的丰富和拓展。

  (作者系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教授)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