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运用四重证据法 还国史党史真相
发布时间: 2014-08-21    作者:陈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4-08-18
  字体:(     ) 关闭窗口

  过去,即使是权威的党史著作《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也只是肯定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而对于扎西会议只字未提。其实,遵义会议扭转了党中央和红军领导人的错误路线,但对今后党中央的工作由谁负责、红军今后往何处去这两大问题并未作出决定。

  程中原的新作 《国史党史七大疑案破解:四重证据法》(以下简称《破解》),自觉运用人证、书证、物证、史证的四重证据法,对扎西会议的历史地位进行重新考辨,并得出“1935年2月上旬中央政治局在中央红军集结扎西途中召开的扎西会议,具有关系党和红军历史命运的伟大意义”的结论。

  歌特即张闻天

  《破解》指出:“扎西会议做了七件大事”:(1)变换领导。中央政治局常委重新作了分工,由洛甫(张闻天)取代博古担任书记(据程中原考证,张闻天从1935年2月5日就任总书记),在党内负总的责任。实现了组织上的变更。(2)讨论、通过由张闻天起草的 《遵义会议决议》,分清了军事路线的是非。(3)在中央红军中及时传达、贯彻《遵义会议决议》,实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领导。(4)讨论了全国各苏区和红军的战略方针和组织问题,作出决定,先后分别向中央分局,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发出指示。领导全党全军实现历史转折。(5)改变渡江入川计划,作出“回兵”决策,发布向川滇黔边境发展的指示。在毛泽东指挥下打了遵义大捷这样的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6)发出“缩编”命令,对中央红军进行整编。(7)决定抽调干部和战士400人,由周恩来亲自动员,组织、成立游击纵队,在地方活动,牵制敌人。

  “在短短的六七天时间里,作出这么多关乎红军和革命前途命运的正确决定和决策,在长征史上,在中共党史上,的确值得大书一笔。”张闻天之所以在扎西会议上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做了七件大事,绝非偶然。程中原以四重证据法考证出:歌特即张闻天。

  正式确立毛泽东全党领袖地位

  扎西会议后的1935年3月12日,张闻天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成立新三人团,又称“三人军事领导小组”,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组成,团长是周恩来,由毛泽东实际负责指挥红军总的责任。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创了张、毛合作时期。这一时期从1935年2月5日开始,至1938年9—11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后张闻天辞去总书记职务,历时3年多,是中国革命事业快速推进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大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张、毛合作正确处理了五个关系党和人民军队命运前途的大问题:严肃处理了张国焘分裂党、另立“中央”的严重错误问题;胜利领导了红军长征;妥善处理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人民军队大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一个个建立、发展起来;正式确立毛泽东全党领袖地位,顺利完成由张、毛合作领导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到毛泽东对党、政、军的一元化领导。

  从上可见,以遵义会议为起点,由扎西会议完成,确立了张、毛在党中央的合作机制,开创了党和红军的新局面。

  胡乔木是邓小平整顿工作得力助手

  《破解》公布了1975年1月至1976年1月,邓小平同胡乔木以及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的24次谈话。充分肯定在邓小平直接领导下,政研室在此期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发挥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参谋和助手作用。

  首先,对思想文化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和上报一些材料,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转呈了一些信件。“在调整文艺政策的方针下,1975年夏季,中国文艺界在一定范围内开始冲开 ‘革命样板戏’独占文坛的局面。”其次,参加起草和修改国务院的一些文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协助修改《工业二十条》和《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再次,撰写了理论文章《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最后,代管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协助筹办综合性理论刊物《思想战线》,在党内外引起广泛注意。由此,邓小平直接领导政研室与“四人帮”进行斗争,全面开展整顿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由于政研室的7位负责人,特别是胡乔木在协助邓小平整顿工作中十分得力,邓小平请胡乔木协助起草、完成他于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的影响深远的“主题报告”。程中原仍用四重证据法,“无可争辩地说明,胡乔木是邓小平这篇讲话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自始至终参加了讲话稿的起草工作,不仅邓小平多次谈话在场,而且不止一次地亲自对讲话稿进行了修改。”

  评价华国锋要客观

  在对华国锋的评价问题上,有一个虽不影响全局但具有关节点意义的问题,这就是:华国锋是否有意阻挠邓小平复出?《破解》展示,以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处理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的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从粉碎“四人帮”后到1977年三月工作会议之前,华国锋的态度是,要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三月工作会议期间,华国锋听取党内外呼声,领导中央政治局作出恢复邓小平工作的决定;三月工作会议后,华国锋为邓小平复出进行实际准备;华国锋主持十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正式复出。

  不能因为华国锋在两个“凡是”问题上有过缺失,就违背历史真相,断定华国锋有意阻挠邓小平复出。何况华国锋襟怀坦白,他对两个“凡是”问题上自己的缺失,在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作了诚恳的、严格的自我批评:“我的讲话和那篇社论 (指1977年2月7日中央两报一刊发表过一篇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讲了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虽然经过政治局讨论和传阅同意,但责任应该主要由我承担。在这个问题上,我应该作自我批评,也欢迎同志们批评。”程中原认为,华国锋在邓小平复出问题上,并没有“有意阻挠”,只是“等一等”,“无论从华的主观意图,还是客观效果,是符合实际的。”更何况,“这也不是华个人的专断,都是当时中央领导集体决定的。在这个问题上,同样不必过多地追究个人的责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