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守护民族传统 构建核心价值体系
发布时间: 2012-04-23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凤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04-20
  字体:(     ) 关闭窗口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

  当前,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不断碰撞、融合,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请他就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发表看法。

  全球化使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面临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全球化背景下,您如何理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陈众议:这里所说的文化属精神范畴,是上层建筑。文化体制改革,无论理解还是推行都比较容易;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由于标准不同,便不易被理解,也难以一蹴而就。

  当前,我们身处势不可挡的全球化浪潮之中,却要努力构建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恰似逆水行舟,其所蕴涵的艰难在资本逻辑、技术理性和网络文化、大众媒体的推动下形成巨大的张力。此外,全球化时代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的多元并立和跨国资本的强势存在构成了一对矛盾。因此,所谓的全球化即跨国资本主义化势必影响发展中国家文化的基本走向。

  从这一角度看,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利益、民族情感诉求面临危机,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面临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报》:刚才您谈到“全球化即跨国资本主义化势必影响发展中国家文化的基本走向”,您如何看待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

   陈众议;经济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基础,不可能独立实现全球化进程,必然会导致相应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变迁。同时,在资本无国界的基础上产生的“地球村”淡化了意识形态冲突,由此导致的是非混淆、界限模糊以及“人权高于主权”之类的时鲜谬论承载了跨国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文学及文化的“去民族化”态势不断发散,但利益之争却愈来愈公开化、白热化。这便是这个时代的最大悖论。

  譬如,随着跨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故土乡情、家国道义等正在淡出我们的生活,麦当劳、肯德基、怪兽和僵尸、哈利波特和变形金刚等正在成为全球孩童的共同记忆,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正在全球趋同,传统定义上的民族意识正在消亡。这种认同感的消解或淡化将直接影响核心价值观的生成,以致资本逻辑横行、拜金主义泛滥,并极可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成为巴比伦塔之类的空中楼阁。

  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文学对价值观的构建有哪些意义?

  陈众议:价值观是最大的软实力,核心价值观阙如的民族一定不会是强大的民族。然而,随着跨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各民族的传统价值受到冲击和解构,传统意义上的民族性与国家意识正在逝去,价值观的持守和重建成为很多国家的当务之急。

  谁都知道,人类藉人文以流传、创造和鼎新各种价值。而文学作为人文明珠,决定了它作为民族认同的基础、具有文化基因或精神染色体的功用而存在并不断发展。因此,文学不仅是审美对象,而且是民族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以中华民族为例,我们的认同感常常建立在乡土乡情之上。反观我们的文学,最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的莫过于思乡之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说明了这一点。当然,我们的传统不仅于此,经史子集和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文化传统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这其中既有六经注我,也有我注六经;既有入乎其内,也有出乎其外。但文学的功用在看似无用中发挥作用。套用阿瑞提的话,如果没有哥伦布,迟早会有人发现美洲;如果伽利略没有发现太阳黑子,也总会有人发现;但若没有曹雪芹,又会有谁来创作《红楼梦》?这种不可替代性和偶然性决定了文学的奇妙及其在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报》:从文学研究这门学科出发,您认为该如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陈众议:文学具有敏感的触角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化功能,它既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也是影响世道人心的精神空气。但是,在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相对特殊的民族文学正有意无意遭遇消解,历史与民族情感诉求之间的矛盾必然日益尖锐。因此,文学以及一切人文学科的当务之急是认清形势、端正立场,尽可能地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使承载民族情感与价值、审美与认知的文学经典当代化。这既顺应了优秀文学的经典化、当代化过程,也是温故知新、维系民族向心力的必由之路。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守和修缮我们的精神家园、守护优秀的民族传统成为极其紧迫的课题。

  当然,传统的并非都是美好的,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美好的传统获得升华与新生。瓦格纳的名言是“不要模仿任何人”。即使模仿也是为了创造的继承,而非简单复制。

  外文所作为一个具有优秀学术传统的研究机构,自诞生之日起就秉承“五四”精神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研究所元老中,有一大批古今融通、学贯中西的大家,他们合力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半壁江山。继往开来,守护和鼎新民族文化,外文所义不容辞。盖因我们的任务终究是为了自己的拿来,而很多学者、作家、读者对此还缺乏意识,呼唤文化自觉依然任重道远。

  没有创新就没有继承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实施的创新工程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举措。您认为实施创新工程应注意哪些问题?

  陈众议:创新意味着进步。太史公说“非兵不强,非德不昌”,对此我想补充一句“非新不传”,即没有创新就没有继承,反之亦然。

  外文所创新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本所、面向全国。我认为实施创新工程之初的建制立章必须做好做细,但若将创新工程过分地导向工程化就会适得其反。实施创新工程需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要处理好创新工程与学科发展的关系。要坚守和探寻学术规律,为建立学科发展的长效机制积累经验;二要处理好短期效应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创新不只是权宜之计,不能走过场、做“为创新而创新”的官样文章,而是要有全局和长远意识,要致力于以较小的成本做更多有利于社会发展、民族发展的工作,做更多符合学术发展、学科发展、外文所发展的工作;三要处理好百分之七八十与百分之二三十的关系。严格执行国家和我院的财务制度,实行动态管理,真正做到公平竞争、自由选择。为暂时不能进入人或不愿进入创新工程的百分之二三十提供真正的缓冲地带、学术小憩所、养息地和蓄水池;四要处理好大局与小局的关系。无论部门还是个人都要心怀全局,不能因一己之私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五要处理好创新工作与个人兴趣的关系。文学研究的范围大到国家意识形态,小至个人性情等,如何处理好民族国家利益、团队利益与个人兴趣的关系取决于大家的良知与学养,更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寻。

  此外,外文所为积极响应国家开展的“走转改”活动,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文学及文化,积极申报国情调研项目,已在“外国文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西部文化发展”、“外国大片接受与批评”等项目的牵引下对我国基层尤其是青少年的文化生活、价值观、审美取向等进行调研,取得了一些成果,强化了“洋为中用”观,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了努力。

  总之,如何从我出发、知己知彼、因势利导、为我所用地了解和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取利去弊、有持有舍、进退中度、创造性地守护和发扬全人类的美好传统,使中华民族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层面上获得提升和超拔,无疑是中国作家、中国学者和全体中华知识分子面临的紧迫课题。它不仅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至为重要,对于守护世界文明生态、抵抗资本的非理性发散与膨胀同样意义重大。

    1. 实现民族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对接
    2. 以现代文化引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转型
    3. 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理论思考
    4. 马敏:把握传承创新三维度
    5. 崇高的文化产品需要倡导
    6. 发展民族职教需走特色路
    7. 非遗表演与传统竞技相映生辉
    8.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人类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探究
    9. 为什么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0. 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机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