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武寅:从世界历史的视角看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布时间: 2011-11-24    作者:    来源:人民网 2011-06-16
  字体:(     ) 关闭窗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记 者:为什么中国最终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武 寅:在世界历史的范围内,在世界各国千条道路之中,中国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有其客观必然性。中国走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艰辛的探索过程,而不是主观臆想的结果。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开始了艰辛的探索,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其间,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尤其甲午战争,使我国面临割地赔款、亡国灭种的危险。对此,中国人民的自然反应有两个:一是反抗,二是思索,即如何扭转这样一个惨痛的局面?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开始向日本学习。因为日本也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才开始强大,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所以,中国的一些志士仁人也渴望能够变法图强,但是却失败了。

  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而我们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呢?因为中日两国国情不同,日本的明治维新不但不打倒天皇,反而以天皇为旗帜,去号召一切反对幕府的政治势力,共同推翻幕府封建统治。为什么天皇会成为旗帜呢?因为日本的天皇并不亲自临朝听政,而是以最高权威的身份“委任”幕府大将军“代为统治”。这样一来,革命派就可以借天皇之力去打击幕府,声称幕府已失去天皇信任,天皇已决定由革命派代替幕府,建立新政权。

  而在中国,皇帝与日本天皇是有本质区别的,中国的皇帝握有实权,是实实在在的封建制度总代表,要在帝制的框架内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这等于是让皇帝下令打倒自己,这样的维新是不可能成功的。

  百日维新的失败告诉中国人民,必须通过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中国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是,辛亥革命未能成立资产阶级共和政权,最终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夺取,政权落到了他手中,并最终导致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答应了日本无理的“二十一条”要求。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巴黎和会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在这种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酝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虽然这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力量薄弱,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对外就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反抗外国侵犯势力,对内则代表人民大众的利益,带领人民从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中走出来。这样的党,它的立场、主张、观点、行动,都让人民看在眼里,服在心里。人民愿意跟着她走。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辛亥革命的未竟事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继续前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以来,多少爱国仁人志士在探索中国的道路,从洋务运动到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再到辛亥革命,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以说,这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艰辛探索的结果。

  中国特色集中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的“三化”

  记 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是什么含义?体现在什么地方?

  武 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般概念上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并没有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应该是什么样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中国自己探索出来的。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特色”就是走自己的路。基于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并不能从世界上其他国家那里找到,如果片面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在其他国家实践可行的,在我国不一定可行。所以,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只能自己去探索,去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一条适合我国实际的道路。因为我们的国情跟其他国家的国情不一样,具有我们自己的特点,我们走的道路就要符合我们自身的国情特点,符合我们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在这样特殊的国情条件下,我们走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它与我们国家的特点是配套的,合拍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色就是我们这方水土养我们这一方人。这条道路适合我们。

  其实,其他国家的道路我们也走过,比如我们曾经照搬苏联的模式,但是实践证明,苏联的道路在它本国行得通,但在我们国家行不通。苏联的十月革命是从城市武装斗争开始的,但是我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却是从农村燎原,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也曾模仿苏联,也走过一些弯路。

  我们探索的这条路,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们国家的具体实际结合了起来,这就是我们的特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三化”,即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本身就是我们的特色,不中国化就不能适合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符合了中国特有的主客观实际。时代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中国的发展是时刻不息的,马克思主义也必须从时空两个维度不断调整。大众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不能是经院式的,不能是一种空洞的理论,而是要武装群众,宣传群众,要变成群众改造世界的武器和行动。

  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要通过各个国家的具体实践来实现。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我们的特色,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大众化就是武装群众,动员群众,宣传群众,让中国的人民群众用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中国。我们的特色就在于我们走的是自己的路,在于它符合的不是别人的国情,而是我们自己的国情,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于我们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化”。

    1. 武寅:中国道路在探索中形成
    2. 这样的实践世界历史上罕见
    3. 走向世界历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道路的必然抉择
    5. 植根于历史与现实的道路自信
    6. 倪娜:“世界历史”语境中的民族文化自觉
    7. “世界历史”语境中的民族文化自觉
    8. 看中国如何左右“世界历史”
    9. 卫建林:对世界历史基本走向的十个判断
    10.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新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