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八字方针定调经济航向
发布时间: 2010-12-14    作者:胡学文    来源:《证券时报》 2010-12-14
  字体:(     ) 关闭窗口

  “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八字方针”,为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定了调。

  这是在深刻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全面分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后做出的科学选择。事实上,本月早些时候举行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确定明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个“搭配”也隐约预示着,2011年中央对经济发展的调控要求会稳字当头,兼顾灵活。

  应该说,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定调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是具备基础的。本轮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多国都施行了经济刺激政策,对促进全球经济尽快走出低谷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在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拉动下,更是率先实现了经济复苏,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喜人景象。这为明年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实际上,这也正是国家在明年的宏观调控中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正式转向“稳健”的基础和前提。

  事实上,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意味着实施了近两年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舞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开始步入常态管理,也意味着中国经济走出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困境之后,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变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来寻找新的、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过,“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本涵义,就是要让非常时期的非常货币政策回归常态,而并非是银行信贷的全面收紧,政府希望通过货币政策转向,为中国经济重新寻找新的增长点。此外,也是控制物价水平再上涨、有效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遏制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尤其是挤出房地产泡沫)的有效工具。

  如果说“积极稳健”是出于对明年宏观调控自信和有底气的表现,那么“审慎灵活”则是出于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的宏观调控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的考虑。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尽管明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2010年中国经济不仅走出困境,而且开始步入快速增长的上行轨道,但面临的资产价格泡沫过大及通货膨胀压力过高等问题十分突出,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仍然巨大。这就要求在宏观调控过程中保持审慎和灵活性,可随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进行微调。

  “积极稳健、审慎灵活”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发展开出的药方,“八字方针”既深刻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有利因素,又充分考虑了可能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有攻有守、稳中求进。只要科学把握“八字方针”,“十二五”开局之年必将昂首启程。

    1. 营造良好宏观经济政策环境
    2. 刘伟: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演变及特点
    3. “7%不是简单靠宏观经济政策刺激出来的”
    4. 发改委负责人答当前热点问题:如何看待上半年经济走势?
    5. 扩大需求: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选择
    6. 张其佐:宏观经济政策积极效果会在下半年凸显
    7. 康珂:“新常态”需要 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环境
    8. 从“平稳较快”向 “稳速增效”转变
    9. 余斌: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重点
    10. 余斌 :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重点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