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近期关注
“十二五”规划建议五大新意
发布时间: 2010-11-24    作者:李义平    来源:人民网 2010-11-23
  字体:(     ) 关闭窗口

   人民网理论频道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李义平教授,李义平认为,《建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意”迭出,特别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要内容,特别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富民,强调需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特别注重以人为本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要文件里几乎都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表述。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经济面临着崩溃的边沿,有针对性地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十分及时,并且确实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后来的实践中我们发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容易演化为“经济增长主义”,为了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并由此产生了很多消极现象,诸如分配上差距的拉大,环境污染,单纯追求GDP的数量,不顾GDP的质量等,个别地方政府为了GDP甚至不择手段。
  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建议》没有重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表述,而是对“发展才是硬道理”作出了新的解释,指出“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建议》特别强调了“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理所当然地要求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理所当然地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并且强调统筹兼顾。所谓统筹兼顾,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而且特别包括社会事业、社会公共服务的发展,是一种经济与社会的均衡发展。
  特别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新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既有的、支撑我国经济三十年来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面对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危机的冲击,深层次的矛盾暴露无遗。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一是靠便宜、靠资源、环境、劳动力便宜,走的是便宜的路线而不是创新的路线;二是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仅仅挣得加工制造的少许的利润,高端的核心技术,创意设计不在我们这儿;三是主要依靠外需和投资拉动。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不仅极易受国际上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且当金融危机结束,各国都在国际分工中寻求新的定位时也会显得尴尬。
  一个国家要有竞争力,必须有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据此,《建议》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那么,什么是现代产业体系呢?与现代产业体系相对应的是传统产业体系,以农业、工业、传统服务业为载体的产业的有机构成是传统产业体系。相对应的,以现代科学技术,例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资讯等现代服务业为载体的产业的有机构成则是现代产业体系。
  马克思曾经指出,哪个资本家率先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哪个资本家就一定能获得超额的社会回报。今天,哪个国家和地区率先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了产业结构,也一定会获得超额的社会回报,从而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特别重视富民
  一个时期以来,在“增长主义”的驱使之下,我们的国民收入分配自觉不自觉地向政府税收和企业利润转移,也由于其他的原因,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事实上,这样的分配格局既难以体现公平正义,也难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为没有富民就难以提升消费结构,难以启动内需。据此,《建议》指出,“努力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分配实际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分配应当是机会的分配,应当是机会均等。市场经济的要义和公平正义的要义首先是机会均等,然后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然而由于行业的垄断,利益集团的阻隔,以及公共服务分配的失衡,导致了公平机会的缺失。第二个层次的分配是个人收入的分配。在这个层次的分配中,应当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三个层次的分配是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分配。如果没有这些公共服务的健全和均等化,就难以解决人们花钱、消费的后顾之忧。公共服务的缺少具有挤出效应,会降低个人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特别要求善待环境
  经济发展与善待环境似乎是一对矛盾。发达国家早就碰到了这样的问题。上世纪60年代,一位美国生物学家就曾经在《寂寞的春天》里描写道:残留的农药把鸟毒死了,春天没有鸟叫了。上世纪70年代,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研究报告《发展的极限》,提出发展应当慢一点,甚至停下来;上世纪80年代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切经验和教训都应当成为我们的宝贵财富。
  反观我国今天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太大,在追求GDP的驱使下,个别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站在一起,环境污染不堪重负,致使饮用水的安全问题、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点问题。而污染潜在的长远影响可能更为严重。这样的增长严重违背了人民的意志,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此,《建议》深刻地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特别强调大力推进改革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经济发展的今天,改革依然是新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改革,渐进式的改革先改容易的后改难的,并且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形成新的矛盾,因此需要通过继往开来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前最为紧迫的改革是:⑴打破垄断,制造平等介入机会;⑵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改变传统的审批制度,转为服务型政府,减少环节,提高服务效率;⑶按照时代赋予的任务,设计科学的干部考核标准和选拔机制,让人民群众在干部选拔问题上有更多的发言权;⑷由于地方政府约束软化,有着强烈的扩张冲动,个别地方政府的领导为了政绩不择手段,因此要研究和规范地方政府行为。⑸通过改革,从制度上扼止腐败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
    2. 我国这场深刻变革的新问题新趋势
    3.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 研究十二五规划
    4. 《舟山市海洋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发布
    5.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胡锦涛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6. 从指导方针的演变看新中国的十二个五年规(计)划
    7. 节能环保的历史欠账亟待还
    8. 专家:上一轮大部制改革回顾与启示
    9.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0. 产业空间交通联动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7 Email: 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