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学术争鸣
宋月红:社科界践行“三严三实”要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
发布时间: 2015-11-06    作者:唐红丽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06-12
  字体:(     ) 关闭窗口

  哲学社会科学界践行“三严三实”要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宋月红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就“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作出安排。哲学社会科学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全面理解“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社科界如何践行落实“三严三实”?围绕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宋月红。

  中国社会科学网:您怎么分析“三严三实”的意义和内涵?

  宋月红:“三严三实”,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思想道德基础与行动自觉的统一,是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行为规范与为政之道的统一,是全面加强党员干部自身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的统一。

  实践“三严三实”,有利于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绩观;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思想意志和行动统一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有利于促进党员干部深入实践群众路线,贴近群众、引导群众和组织群众;有利于推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社会科学网:社科界践行落实“三严三实”的必要性何在?社科界存在哪些“不严不实”的具体表现?其危害性何在?

  宋月红:哲学社会科学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基础与来源,党员干部在这项事业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从根本意义上说,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实践能力、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关系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兴衰成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需要党员干部遵循“三严三实”要求,不断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增强科学研究的能力与水平。

  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界存在的“不严不实”,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淡薄,表里不一致,“双面人”;思想觉悟不高,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观念严重;政治责任感不强,担当意识薄弱;道德情操低级、低俗,存在多种不良习气;行为失范,学风不端。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侵蚀哲学社会科学的学风、文风,同时助长伪科学、错误学术思潮和社会思潮的渗透,进而危害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败坏社会风气。因此,在哲学社会科学界践行落实“三严三实”极其重要、十分必要。

  中国社会科学网:社科界该如何践行落实“三严三实”?

  宋月红:在哲学社会科学界践行“三严三实”,要把“三严三实”的普遍性要求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特殊性结合起来,加强践行“三严三实”的思想理论指导,增强面向哲学社会科学的针对性、有效性;要全面而深入地解剖哲学社会科学界“不严不实”的主要表现、产生根源和现实危害,标本兼治,对症下药;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学风建设、文风建设,又要坚决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和社会思潮;既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界党员干部自身建设,又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要哲学社会科学界党员干部严于律己、干净做人,又要学习借鉴榜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监督。

  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唐红丽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