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国史学术会议
“中国共产党历史前沿问题”系列讲座第三十讲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5-04-14    作者:    来源:“清马来了”微信公众号 2025-04-14
  字体:(     ) 关闭窗口

  2025年4月10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前沿问题”系列讲座第三十讲在东阶梯教室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姚力应邀出席并作“新中国口述史的搜集、整理与研究”讲座。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起民副教授主持。

  姚力研究员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口述历史。著有《生命叙事与时代印记——新中国15位劳模口述》《新中国的农村合作医疗》《学术视野与问题意识: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等专著,在《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姚力研究员

  姚力研究员长期从事口述史研究,她以“新中国口述史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为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讲授新中国口述史研究问题。

  第一,公众视野中的口述史。姚力研究员首先讲授了目前口述史研究的动态和口述史在公众视野中的面目。她指出,改革开放后口述史在大陆学界起步,今天已经被社会广泛接受,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领域。其一,随着公众传媒的应用,口述史逐步成为大众传播的手段。其二,在学界或文化领域,口述史是一种历史记录的形式。新世纪以来,每年都有百余种冠以口述史的书籍出版。其三,口述史成为学术研究的公器。目前,口述史已经被许多学科使用,以国家社科基金为例,“口述史”类覆盖的学科约有17个。姚力研究员认为,口述史之所以呈现出百花齐放、蒸蒸日上的状态,一方面是因为口述史可以满足公众对历史文化的需求,个性化、多元化是大众文化需求的特点和趋势。另一方面与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任务密切相关,口述史有助于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第二,党史、国史研究中的口述史。姚力研究员指出,当前口述史在多学科全面开花,然而就其学科归属来说,仍然要归到历史学范畴。按照亲历、亲见、亲闻的口述史料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最适宜进行口述史搜集、整理和利用的历史时段。口述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密切相关,在研究对象、内容等方面相互交叉,相辅相成。口述史若脱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框架,将失去其赖以依托的时代根基与研究主题,导致学术价值与品质的弱化;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若缺乏口述史的支撑,则会丧失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削弱历史的生动性与细节感,进而影响其资政育人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

  姚力研究员举例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口述史料的重视与保护。1959年,周恩来倡导人民政协开展“文史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一项数以亿计的史料积累工程由此开启;1963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期间,文化界开展了写作家史、村史、厂史、社史的“四史”运动,得到毛泽东的肯定和称赞;1990年,中共中央设立专门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编撰、宣传、出版的当代中国研究所。199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独家学术刊物《当代中国史研究》创刊号上,评论员呼吁“研究当代中国史,要特别重视口述资料的收集和整理”;2014年,当代中国研究所设立“改革开放口述史”项目,围绕农村改革、对外开放、国防建设等主题,采访了一百多位曾在国家各部委工作的老同志。

  姚力研究员认为,口述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集史料、方法、视角于一身,它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打开尘封往事、揭开历史面纱;访谈关键人物、走向历史深处;上下互动、呈现国史全貌;辨明历史是非、回答现实问题。

  第三,关于口述史的五个基本理论问题。姚力研究员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讲授了以下问题:(1)口述史的概念。广义上讲,凡是利用口述史料写作的历史都可以称为口述历史。它是人类历史证据中最为古老的形式之一。自20世纪40年代现代口述史学创立以来,口述历史专指“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搜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其基本要素包括:访谈者与受访者、历史记忆、录音录像设备;强调双主体的互动,在提问、追忆、激发、碰撞中获取新史料,目标是记录和呈现历史的本然状态。(2)口述与文献哪个更重要的问题。姚力研究员认为,作为史料口述史与文献各有特点和长处,都存在真实性、客观性的问题,不能以“口说无凭”而轻视口述史的价值。求真是史学的生命,考证是史学的基石。历史研究者必须广泛收集各种资料,以文献、口述材料进行互证,更加全面、深入的揭示历史事实。(3)口述史的特点和优势。姚力研究员认为,口述史具有真实感、个性化、历史叙述性、人民性、多元性和易逝性等独特之处。要利用口述史贯通日常生活与时代条件、社会环境和历史事变,在小人物中发现大历史;重建“人们曾经活过的日子”,努力去呈现“小规模的生活与重大的社会结构及社会发展过程”两者之间的关系。(4)口述史的社会价值。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口述史源于记忆,记忆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记忆本质上是一种回忆实践,而人们之所以回忆过往,皆是源于对现实的关切。我们不仅要通过过去理解现在,而且要通过现在来理解过去。口述史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利用口述史可以更好地发挥国史研究资政、育人、护国的功能。(5)口述史学的跨学科特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多学科交叉汇聚;二是理论方法兼收并蓄;三是学术命题互动延展;五是学术组织和项目各行其道。口述史既是文化产品,也是知识的生产过程和路径,它的主题、参与人群和成果类型,皆异彩纷呈。口述史突破了以往历史研究对宏大叙事和领袖精英的偏重,更加关注普通人,特别是当代普通人的日常;突破了史料故纸堆,迈向田野;突破了史家书写历史的界限,倡导“大家来做”。

  第四,口述史的实务问题。姚力研究员分享了口述实务的操作方法,包括访前如何做好案头工作;访谈的基本规范、流程、相关技巧;以及访后整理抄本、编目归档、签订授权书等问题。

  在讲座的最后,姚力研究员分享了多年深耕口述史研究的学术感悟,口述史工作“进门容易、出门难”,一部高质量的口述史,不仅是个人生命史、生活史,更是情感史、心灵史,这项工作会有预料不到的收获,能够让参与者内心受到震撼,情绪为之感染,心灵得到净化。她鼓励大家提升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和与人打交道的能力,参与到口述史的研究工作中。

讲座现场

  在提问环节,姚力研究员就口述史与回忆录、人物传记的异同,影响口述史研究效果的因素,口述史研究伦理等问题与线上线下的同学们进行了交流。

提问环节

  在总结环节,吴起民副教授对姚力研究员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他分享了学习收获,认为本次讲座系统讲授了新中国口述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获益匪浅。当前,中共党史党建学的研究时段逐渐向后延伸,选题逐步向日常生活、社会层面延伸,新中国口述史研究体现这一发展趋势,有助于拓展选题的范围和边界,丰富对历史整体的认识。

讲座合影

  转自“清马来了”微信公众号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