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国史学术会议
“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
发布时间: 2024-09-23    作者:牛冠恒    来源: 2024-09-23
  字体:(     ) 关闭窗口

  2024年9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与安徽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史研究中心、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合肥召开。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宋月红研究员先后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吴学琴教授主持。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教授致辞

  蔡敬民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并介绍了安徽大学的光荣历史和办学情况。安徽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安徽倡办、筹办、复名兴办的第一所红色高等学府,建校96年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勇担民族复兴大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为教育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贡献力量。新时代以来,安徽大学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育人本位、上好思政课,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加强“大思政课”内涵建设,大力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

  宋月红研究员回顾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发展进程、伟大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并进一步指出,新中国的历史,是党领导人民继承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总主题,以“两个结合”为必由之路,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深化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他着重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底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现代中国和中华民族主体而造就的新文明,是蕴含中国共产党根本价值立场、传承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体现中华民族性格和中华民族精神、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文明发展趋势的文明形态。新中国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成果凸显的时期,新中国史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基、开创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时代画卷,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宋月红研究员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研讨会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主旨发言,第二、第三阶段为大会发言。

  第一阶段有8位专家学者做主旨发言。中国社会科学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张星星集中探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确立及历史经验。他指出,在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新形势下,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在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正确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并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使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陈锋教授就党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与实践进行历史考察,他认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无产阶级政党就掌握文化领导权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坚持和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核和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关键举措;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和引领新时代文化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外交史研究室主任王巧荣研究员阐释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维及其实践意义。她认为国际战略思维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指南。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革命等新判断,这些科学判断构成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维的基本内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维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战略的理论基础。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徐行教授重点分析了周恩来与新生人民政权的创建及中央人民政府体制。他认为,周恩来做了最早的政府筹备工作,亲自设置了新生人民政权的各个机构,并妥善安排了各部委的领导人选;领导制定并实施新生人民政权的主要规章制度,推动了国家行政体制的初步运转,至今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蔡文成教授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语境、主要特征与发展动力做发言。他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与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它是在实现“两个结合”中奠定文明之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夯实文明之基、在世界文明交流中建构文明之所、在人类文明发展大势中把牢文明之向的过程中生成的,具有文明形态的统一性与连续性、文明体系的系统性与创新性、文明价值的人民性与实践性、文明格局的包容性与和平性、文明发展的独立性与开放性等主要特征。应当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从而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化文明。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当代安徽研究所所长邢军研究员强调要全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实践性特质和原创性贡献。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战略的实施必然要求有新的文化思想指导,需要针对文化发展改革的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及时调整文化生产关系,以解放和发展新质文化生产力。实践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特质,集中体现在问题意识、目标导向、制度创新和路径选择。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发展战略、理论武装、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思想解放、文化新使命、意识形态、新闻舆论、传统文化、网络文化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储著武教授则梳理了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体制的改革发展,他强调,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制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体制改革,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新时代新征程的哲学社会科学体制改革,需要通过实施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及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最大限度激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明教授就当前信息化革命、数字化发展正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以及如何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问题进行探讨。他认为新形势下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其基本路径是坚持党管互联网原则,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要把握实践要点,唱响主旋律建强主阵地,要关注新兴领域,统筹发展和安全网络治理,要践行为民宗旨,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俊杰教授阐释现代化视域下的“第二个结合”。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和展开,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打开了文化创新的空间,使得我们能够掌握思想文化的主动,并有力地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在新征程上,必须推动“第二个结合”,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在研讨会第二、第三阶段,有10位学者做了大会发言。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其辉、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苏星鸿、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季春芳、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中月副教授和左路平副教授、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立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牛冠恒、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宋怡萱等,分别就“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精髓·价值意蕴·路径依赖”“‘第二个结合’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逻辑”“内生动力、立场方向与传播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三维考察”“习近平关于英雄文化重要论述的出场语境、精髓要义与价值意蕴”“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基础、思想精髓和价值意蕴”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承续传统政治文明的三重逻辑”“坚持文化繁荣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方针”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镜鉴与时代回应”等题目发言。

 

参会人员合影

  在研讨会每一个阶段的发言结束后,分别由汪谦干、张崇旺、邢军三位学者进行了点评。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牢固根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伟大飞跃都为中华民族文明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思想指南和精神动力;新中国75周年的奋斗和成就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日益丰厚的现实基础。在新征程中,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深化“两个结合”,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鼓足干劲、接续奋斗,必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成功建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当代建构开辟道路。

  会议闭幕式由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潘金刚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欧阳雪梅研究员做会议总结。欧阳雪梅研究员认为,本次会议关注了对新中国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群体、伟大成就,是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75华诞的学术盛事;同时,重点阐释新中国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的文化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宣传阐释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建设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反映了学术前沿动态,表现了关怀现实的学术情怀。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172篇论文,从中选取40篇论文入选,并特别邀请一些专家撰文参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38个科研院所和高校的49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师生旁听会议。会议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向安徽大学赠送了《当代中国史研究年鉴》(2023年)、《中国式现代化简史》《新中国文化建设论略》、《当代中国文化史探微》等书籍。

赠书仪式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