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国史学术会议
外宣重点图书《小康之路》在京举行出版座谈会
发布时间: 2014-01-07    作者:    来源: 2014-01-07
  字体:(     ) 关闭窗口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3年重点外宣项目《小康之路》丛书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正式出版发行。201312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和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在京邀请有关专家和学者出席《小康之路》座谈会。

  这次出版的《小康之路》丛书共有中文版、英文版各六本,即:综述篇、经济篇、政治篇、文化篇、社会篇、生态文明篇。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担任主编,相关专家学者撰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鲜明标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64年、改革开放35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战略选择和庄严承诺。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和实践,有重要意义。

  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小康之路》各篇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全面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64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来建设小康社会所走过的历程和前景,既是展现中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也是展现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向国际社会全面讲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认识脉络和实践经验,讲述历程,突出实践,主线清晰。

  新中国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新民主义革命胜利基础上继续奋斗和探索的结果。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和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探索。《小康之路》,遵循这条历史主线,完整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两个时期”,突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特点和与时俱进,对外讲清国情有重要意义。

  小康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跨越的特殊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许多难题,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深化改革和不懈努力。《小康之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阐述事实,既客观真实,又深入浅出,易于国外读者读懂中国。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起国际舆论广泛关注。《小康之路》给外国读者一个清楚的回应,读者从书中也可以领悟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主张建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中国的小康社会将给国际社会带来福音。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是时代出版传媒公司为探索文化体制机制深入改革,而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时代书局运营以来,在改革上先行,成为全国第一家跨地区出版社以及出版产业探索跨地区发展、深化机制改革的示范出版社。在图书走出去方面,时代出版总编辑林清发担任总策划,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副总编辑余玲全程统筹。在打造精品上出新,推出《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精品》等一系列重点精品著作。2013年承担了包括《小康之路》在内的多项外宣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朱佳木,中央编译局副局长魏海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局局长陈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三局局长张雁彬,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能宪,外宣专家静瑞彬、李智慧等30位专家出席座谈会,会议由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主持。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