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国史学术会议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理论座谈会召开
发布时间: 2013-04-09    作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04-02
  字体:(     ) 关闭窗口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于近日联合举办了主题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理论座谈会。座谈会由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新中国历史经验研究中心主任武力主持,来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防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计40多人与会。会上,宣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在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讨会上的发言。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开辟改革开放道路的社会历史条件与内在机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与转折意义;进一步阐释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在物质、理论、制度、道路等方面的历史与逻辑关系,就如何坚持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进行了比较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与会者认为,改革开放在党史和国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正确认识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有利于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规律,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历史渊源,以及基本内涵与阶段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论述了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在关系,指出它们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相互否定。这些重要论述,具体地、历史地而非抽象地对待新中国历史发展,明辨历史真假与是非,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新中国历史的理论,对于繁荣发展党史、国史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与会者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与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践探索的有机结合,是历史的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历史基础。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因改革开放的必然性和转折性而否定新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也不能因改革开放前历史发生曲折与错误而掩盖其历史成就与经验,当然也不能因改革开放以来成就辉煌、国力增强而忽视其存在的问题与教训。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探索和开辟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1. 20世纪80年代“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兴起及其影响
    2. 20世纪80年代上海青年服务队再研究
    3. 王瑞芳:从水土流失治理到生态文明建设
    4. “外汇券”与中国的外汇管理工作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市场化与法治化互动的生成逻辑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透视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体育思想变迁论析
    8. 为改革开放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树碑立传
    9.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青少年体育政策演进述析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慈善事业的转型发展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