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论坛(2011)综述
当代中国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不开哲学的划时代创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哲学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受到了与会者的重视和关注,成为论坛最热烈的话题之一。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海口市委、海口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国逻辑学会、中国伦理学会、中华美学学会、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国际易学联合会、中国人学学会等学会协办,以“哲学创新与当代中国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哲学论坛(2011)于2011年12月在海口举行。
中国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王伟光,中共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来自全国社科院、高校、党校、行政学院、各类干部教育学院、部队和党政机关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近400人参加了论坛,提交论文近300篇。论坛设立了11个分论坛。
论坛是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此次论坛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不久召开,是我国哲学界贯彻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
王伟光指出,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迎来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我们正处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好机遇期。主要体现在:第一,全球化和高科技迅猛发展所引起的世界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哲学社会科学界提供了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素材。第二,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第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实施,为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思想创造和理论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
王伟光指出,自真理标准大讨论以来,我国的哲学事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举世公认的作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哲学理念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此次论坛是适应当前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的一次动员大会,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实践要求和理论诉求。
王伟光强调,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实施创新工程,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战略任务的综合性实践载体和可操作性具体依托,是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迈上一个更新层次、更高台阶的重大战略举措,必将实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体制机制的整体转轨与创新,必将从总体上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和理论学术影响力,使其获得一次新的大发展。
罗保铭指出,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当前极为迫切和重要的历史任务。此次论坛是我国哲学界的一次盛会,必将对促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也给海南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他说,目前海南省正在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建设既有自然生态美景又有独特地域文化魅力的文化岛,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对文化岛建设至关重要。
论坛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问题
当代中国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不开哲学的划时代创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哲学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受到了与会者的重视和关注,成为论坛最热烈的话题之一。
韩树英指出,我们党的优势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应大力宣传世界观的作用,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许志功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如果弄不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争论。
周文彰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着力点在重读当代中国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亲近、融入、拥抱现实,在内容上要研究现实,在作风上要深入现实,在形态上要有现实感。
徐崇温认为,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和解放思想相结合,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社会主义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中国道路”。
杨瑞森指出,哲学创新的历史发展、功能作用、表现形式都需要通过实践来加以研究。此外,还要处理好理论继承和理论创新的关系问题。
庞元正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六个路径:把握当今时代的改革创新和时代精神;用当代实践激活文本研究的创新;把握技术创新的时代维度;重视制度创新的理论提炼;吸收知识创新的理论成果;思考当今中国和世界发展难题。
谢地坤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在中国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中国哲学应重新考量和梳理理性早期发展脉络、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和国学热现象;西方哲学方面,翻译和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对于沟通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酉方哲学打开了一个背景性的视野,同时深刻影响了中国哲学研究,为中西融通提供了宝贵资源。
李士坤指出,当今社会,资产阶级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处于激烈的较量之中,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王淑芹认为,诚信的缺失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对待诚信问题。
论坛取得重要成果
此次论坛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统一了思想,提振了信心。与会代表表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今后开展哲学研究工作的指南,哲学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增强理论自信和现实关怀,自觉投入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投入到党的理论创新和中华民族学术创造的伟大工程中去。
2.打破学科壁垒,增进沟通交流,是哲学工作者的共同愿望。此次论坛为哲学学科的内部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为各个学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建立了新的机制。
3.马克思主义学科提出了一些创新性观点,这些新观点将对马克思主义新形态的构建产生重要影响。其他一些学科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探讨本学科的重点问题,寻找实现创新的突破口,为当代中国发展献计献策。
4.奠定了中国哲学论坛的基本组织模式。2004年举办的中国哲学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部分高校共同发起,具体组织工作由哲学研究所承担。中国哲学论坛(2011)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而具体工作由哲学研究所、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海口市委、海口市人民政府及十二家哲学一级学会共同承担。
5.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和十二家学会联合发布《关于成立中国哲学联合会的倡议书》,指出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深人发展时期,成立中国哲学联合会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它的成立,有利于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哲学;有利于对重大哲学问题进行联合攻关;有利于促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成长;有利于培养哲学通识人才,有利于开展对外学术交流。
此次论坛规模大,规格高,成果丰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普遍认为,论坛对于推进哲学学科体系创新、学术观点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服务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