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国史教育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国史辨析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国史学术会议
第四届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在贵阳召开
发布时间: 2010-05-17    作者:金民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05-17
  字体:(     ) 关闭窗口

  4月10—12日,第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在贵州财经学院召开,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院(校)长将围绕遵义会议75周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展开为期两天的研讨和主题发言活动。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谌贻琴给论坛发来贺信,贵州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孔令中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出席开幕式。
  据了解,2010年是遵义会议召开75周年,同时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5周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和国家曲折、辉煌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胜利的花朵需要血泪灌溉,前进的道路需要正确思想的指引。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和思想的高度支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的宗旨。
  此次论坛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的平台,为与会专家学者带来了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第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日前在贵阳召开。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教授做《遵义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报告。中央党校严书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宇教授等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论坛。专家们强调,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

  专家们说,75年前召开的遵义会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有划时代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曲折走向顺利、从艰辛探索走向逐步成熟的历史关节点。遵义会议及其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历程证明:什么时候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真正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改革就能取得胜利;什么时候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就必然会给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带来损失。

  专家们指出,今天对遵义会议的最好纪念,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发展着的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和学术成果,实现理论创新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问题,有学者指出,从逻辑进程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三个逻辑递进环节,即学习与坚持、结合与转化、突破与创新,其结果是“两化”,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人创新成果的“马克思主义化”。从逻辑展开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民族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在包含两方面的飞跃:马克思主义要从思想家的理论体系转化为社会大众的集体意志,实现由思想家的个人思想向广大群众的集体思想的飞跃;广大群众要把马克思主义深化到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当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向实践的飞跃。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科建设问题,有学者认为,应该从总论、概论、历史发展、基本内容、道路研究、世界历史意义和国外研究现状等方面展开进行研究。(金民卿)

    1. 贵阳黔灵东路公安派出所辖区 抗美援朝宣传深入贫苦市民
    2.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贵阳创建文明城市纪实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20023317号-2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