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理论研究的成功模式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龙新民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历时五年之艰辛,研究并写作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一书,标志着北京市出色完成了所承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我作为当年从中宣部领回这一任务的当事人,看到这一重要成果,深感振奋。
本书观点正确、内容丰富、史料详实、文笔流畅,思想性和理论性很强。书稿从“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论阐释,史论结合,有史有论,特色鲜明,颇富新意。“历史进程”的总结,很好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发展脉络,有历史的厚重感;“基本经验”的归纳,概括凝炼,也比较准确。本书的出版,是北京市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与宣传方面的重要工作和重大成果。
这一重大研究课题的顺利完成,也为我们提供了社科理论研究工作的一种成功模式,这就是:市委关心支持,专家领衔担纲,“中心”组织实施。当年,北京市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一重大研究课题时,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关心过问,强调在课题研究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市委分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和市委宣传部领导,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程,多次参加课题组的工作会议,从课题立项、编写大纲、人员组成、实施步骤等,一一进行指导和帮助,并为课题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科研经费,这就为课题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北京市社科联和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邀请理论家龚育之同志、石仲泉同志担任课题组首席专家,这就使课题研究建立在一个高水平的理论起点上。同时,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委党校等多个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参与了研究、写作工作。市社科联和“中心”的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了书稿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成果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
蔡赴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是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在2004年承担的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课题。北京市委对此高度重视,要求组织精干的专家队伍,高水平地完成研究任务。市委宣传部每年都把本课题的研究作为一项重点的理论工作,加强组织协调,做好相关服务。在中宣部和北京市委的指导关心下,经过课题组历时五年的深入研究,课题终于顺利结项,最终成果也正式出版了。这是参与课题研究的所有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智慧。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一书,分量重,学术含量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具有标志意义的一部学术著作。通读书稿有三点感受:一是参与这项课题研究的专家,如龚育之、石仲泉等同志,以及课题审读专家都是国内党史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权威;参加课题研究和写作的专家,都是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和学术骨干。他们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素养,使本书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二是本书全景式地描绘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详尽论述了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又较为系统地总结和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五条基本经验。三是坚持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色,书中提出的不少新思想、新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推进和深化。今后,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将在已有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主攻方向,继续强化自身特色,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水平,努力使研究中心成为首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的重要阵地。
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