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程恩富,1950年生于上海市,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2004年5月在胡锦涛总书记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讲课;2002年2月在江泽民总书记主持的理论座谈会上汇报改革思路。被中日权威报刊认为是“我国第四代经济学家的代表之一”、“中国最有创见的经济学家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全球学术团体——世界政治经济学会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科评议组专家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理论清醒是政治坚定的前提。当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都有什么思潮?这些思潮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怎么认识和对待这些不同的思潮?怎么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就上述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请他就有关问题作了解答。
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改革的负面影响
记 者:要真正搞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要对各种思潮的比较中鉴别出真伪。请问程院长,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有哪些社会思潮?
程恩富:当前的意识形态,实际都渗透在或者说反映在当前中国的七大社会思潮: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左派、折衷马克思主义、传统马克思主义、复古主义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之中。这里的社会思潮是一个中性概念,没有褒贬之分,各种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也算思潮。
记 者:19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危机严重,T.H.格林首先提出了既坚持英国自由主义传统,又实施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国家作用的新理论。19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自由党内外很多自称“集体主义者”的激进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平等、合作的新社会。“新自由主义”成为他们所推崇的理论的代名词。能否请您先就“新自由主义”介绍下。
程恩富:新自由主义是大垄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其理论和政策上主张“四个化”。
第一,新自由主义主张经济非调控化。新自由主义是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而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要调控,否则,就会发生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新自由主义认为,由国家来计划经济、调节分配,破坏了经济自由,扼杀了“经济人”的积极性,只有让市场自行其是,才会产生最好的结果。因此,只要有可能,私人活动都应该取代公共行为,政府不要干预。为了达到政府不干预经济的目的,他们同时主张小政府、弱政府。当然,本人也主张小政府,但是要建立一个小而强的政府,国家的功能作用要大,人大的作用要强。比如中国现在党政部门太多,应该实行大部制,应当压缩党政部门,这是本人20年来一贯的主张。
第二,新自由主义主张私有化。认为私有化是保证市场机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私人企业是最有效率的企业,要求对现有公共资源进行私有化改革。新自由主义要把公共部门、国有部门、国有事业单位压缩到最低限度,最好一个没有。美国在“9•11”事件之前,连监狱都是私有化的。“9•11”事件以后稍微有所改变。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第一代表人物就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某教授。他主张企业、学校、邮政、矿山以及公共设施,交通铁路统统要搞民营化,其实就是全盘私有化。
第三,新自由主义主张经济自由化。认为自由选择是经济和政治活动最基本的原则。应当自由地拥有私人财产,自由地交易、消费和自由地就业。唯独不主张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其经济自由化的实质就是要维护美国主导下的不公正的经济全球化,维持美国主导下的一超多强的不公正的经济旧秩序。我国有关部门不仅要参与新自由主义跨国公司支持下的世界经济论坛,而且更应该参加泛左翼组织和学术团体支持下的世界社会论坛。
第四,新自由主义主张福利个人化。他们反对建立福利国家,反对提高劳动人民的福利。这是新自由主义的一个典型特点。但是中外的学术界以前没有这样明确作为独立的一条来概括。
新自由主义在全世界已经泛滥了40多年。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就是新自由主义导致的恶果。其危害性比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还要厉害,波及面还要广。新自由主义思潮里面也有觉悟的人,例如,日本经济界的知名人物中谷岩,他是将新自由主义引进日本社会的主要人物,堪称新自由主义的急先锋。但这次危机使他专门出版著作,忏悔过去的错误主张。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指导思想多元化
记 者:1899年伯恩斯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中,首次提出“民主社会主义”的概念。1951年6月,社会党国际成立时通过的原则宣言《民主社会主义的任务与目标》,明确提出了以“民主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纲领,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我们如何认识民主社会主义?
程恩富: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和社会党国际思想体系的总称。是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盛行的一种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思潮。它由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右翼发展而来,伯恩施坦是“民主社会主义”基本思想的奠基者。在当代,民主社会主义不仅是作为一种理论形态,而且是作为一种实践形态而存在的。社会民主党在许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长期执政或轮流执政,对当代世界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民主社会主义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唯一的指导思想,主张世界观和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提倡社会主义思想构成和来源的多样性。他们把基督教学说、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康德的伦理学与启蒙思想、黑格尔的辩证历史哲学、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等都作为自己的思想来源和构成,将多种思想观点熔为一炉,冠之为“多元化”和“思想民主”。实际上,这是一个大杂烩。
第二,在政治制度上,民主社会主义主张资产阶级多党制。各种名称的社会党抹杀党的工人阶级性质,反对民主集中制原则。公开宣称他们的党是由具有不同信仰和思想的人组成的一个共同体,不是一个阶级的党,而是“全民党”。反对一切情况下的一党制,提倡资产阶级多党轮流执政的国体。在党的组织原则上,他们反对民主集中制,主张党内实行无条件的民主原则,不需要严格的组织纪律。
第三,在经济制度上,民主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在不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实现,声称生产资料主体结构不是衡量社会性质的标准。他们主张在维持私有制主体的基础上,实行国有企业、私人企业和其他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制度,并维护以按资分配为主体的财富和收入分配制度。
第四,在奋斗目标上,民主社会主义抛弃共产主义奋斗目标,从资产阶级的理性和伦理原则如自由、平等、公正、互助等出发,提出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为一个社会公正、自由民主、世界和平的制度而奋斗。实际上,在国际外交政策上面,民主社会主义不是真正爱好和平的。社民党经常主张发动非法的军事侵略。
在中国,民主社会主义有一个代表刊物。
新左派思潮理论上不成熟 容易走极端
记 者: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国的大学生和青年中,主要以积极革命为方向的人所组成了新的左派政治势力。扫描时下中国思想界,从90年代中期形成的思想格局已经演变为二元对垒:对阵的一方,是呢喃言语的自由主义;另一方,则是道义凛然的新左派。请您介绍下新左派的有关情况。
程恩富:新左派是一个松散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通过在刊物和网络上发表文章,来不断地吸引公众注意,从而影响学术和政治。不少新左派有留学西方的经历,其中一些仍在海外居住。
新左派的主要理论阵地是“乌有之乡”网。其主要创办人是马克思主义专业的博士,不过他并不全部拥护马克思主义。他反对劳动价值论、历史唯物论,但是他赞成公有制,更激烈反对新自由主义。
新左派有三大主要特点,其中有的是赞成马克思主义的:
第一,新左派主张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主导市场改革。这种主张体现在王绍光和胡鞍钢合作发表的《中国国家能力报告》(1993)。该报告促发了1994年1月的税务改革,将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和责任分开,这一措施的社会影响至今仍在不断延续。而新自由主义者认为,为了促进不断增长的市场经济,国家必须放权。
第二,新左派批判全球化。认为中国卷入全球化已经导致了资本主义毫无制约地在中国蔓延。中国的社会问题的根源主要在外部,其根源是全球化、国际资本和市场经济。而自由主义者坚持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在内部,解决的办法应该是进一步的改革,特别是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同步进行。
第三,新左派批判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源是私有制市场化改革的负面结果。新左派强调经济上的公平,而不是不计代价的经济增长。他们认为,彻底地背离马克思共产主义的再分配理念是无情的、不道德的。而在新自由主义者看来,市场并不是收入不平等的原因。日益严重的不平等是腐败、权钱交易的结果;收入不平等的真正原因是专制。
尽管新左派往往试图站在劳动人民立场上说话,但是他们的批评、他们的政策主张,实际上难以在现实社会中实现,但是某些讨论曾产生过积极的社会影响。例如,他们不断利用 “乌有之乡”网站这个平台,来质疑全民皆商和唯市场化的政策和风气。他们着重指出了这种私有化和泛市场化的负面社会影响,激起了一波又一波关于发展方向的讨论。在《读书》发表“三农问题”(农业、农民、农村)的文章前,有关部门都不承认存在三农问题。但两年后,这个问题摆上了中央文件。又如,崔之元曾用西方的博弈论,用经济学的数学方法,以南街村为例来论证为什么集体经济会有高效率。
正确认识折衷马克思主义
记 者: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三部名著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认真钻研它们,对于我们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大有裨益。但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听到折衷马克思主义的说法,请您介绍下折衷马克思主义。
程恩富:折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简称折衷马克思主义思潮。折衷主义是把矛盾双方不分主次地并列起来、把根本对立的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机械地混同起来的思想和方法。折衷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几名知名教授。
他们中有的人高度赞扬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把自私自利看成是人的本性,赞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完全利己经济人假设”,并只承认人的自私可以导致社会协作与公共福利的增加;片面强调效率而完全忽视公平。其实,西方已有日渐增多的文献探讨利他经济人假设和理论模型,利他经济人假设对制度安排、诚信建设和荣辱观教育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更可以导致社会协作与公共福利的增加。
他们中有的人强调坚持社会主义的目的,调整和改变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强调我们不必过分关注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问题,而应更多注意在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成果能够为绝大多数人所共享。他所说的大多数人所共享,即共同富裕,是撇开了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抽象的共同富裕,与他所强调的不要多谈社会主义制度的主张是一致的。
公有制比重下降至一半以下,真的不会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吗?真的不会逐步造成社会财富和收入的贫富分化吗?邓小平晚年告诫我们,“中国只能搞社会主义,不能搞两极分化”。所谓“公有制比重下降至10%也不会削弱党的执政基础”的说法,是解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消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