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期是人一生最宝贵的时期。青年要成为有用的人。不要做多一个少一个没有什么关系的人、可有可无的人。要让青春像火一样燃烧。
一、要立定志向,不动摇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有了信念,精神就会有动力,学习就会有毅力,工作就会有魄力。
周恩来总理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立志发奋学习。有一次,校长问同学们“读书为什么”?周总理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青年时期正是立志、创业的“黄金时代”,一定要珍惜宝贵青春,立定志向。
毛泽东在年轻时给一位朋友写信说:真正的立志是要掌握真理,然后去实现真理,要认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客观规律,然后按客观规律去推动社会的前进。认清真理,坚持真理,去实现真理,这才叫真正的立志,叫做立大志。
立下了志向,就要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列宁说:“要成就大事业,必须从小事情做起。”古往今来,能取得成功的人,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之一的达·芬奇,14岁那年拜师学画,老师第一堂课就是教他画鸡蛋,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达·芬奇问老师:“为什么老是让我画鸡蛋呀?”老师对他说,你别小看这个,这是练基本功,要练到画笔能娴熟地听从大脑指挥,得心应手,才算功夫到家。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更加刻苦地画鸡蛋,掌握基本功。后来,他成为了伟大的艺术家。大书法家王羲之在绍兴兰亭练字时,每天在门前的池塘洗笔,天长日久,池水变得像墨汁一样;大书法家怀素,他练字的时候,笔头坏了就随手扔到窗外,扔来扔去,坏笔头堆得像一座坟那样高。所以后来就有了“墨池”和“笔坟”的传说。青年人立了志向,就要扎扎实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要不怕挫折、不畏艰险,一旦认定了目标,决不回头。
今天讲立志,就要立志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青年要把个人的志向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努力为党的事业贡献青春。
二、要坚持学习,不荒废
要趁着年轻,多搞一点真才实学,多搞一点真知卓见,多搞一点真实本领。
要提高自学的能力。自学能力在人的能力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受益无穷的法宝。在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迅猛,人类知识总量正在加剧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称为“知识爆炸时代”。以科学技术的新发明、新发现为例,16世纪只有26项,17世纪有106项,18世纪有156项,19世纪有546项,到了20世纪的前50年就有961项,60年代到70年代竟超过了以往2000年的总和。人类知识在19世纪是每五十年增加一倍,20世纪50年代,每十年增加一倍,20世纪70年代每五年增加一倍,目前大约每三年增加一倍。因此,在今天不懂得自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讲,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多少字的人,而是没有自学能力的人。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就不能胜任时代赋予的重任。
要学好哲学。哲学是对人类认识活动的再认识,是认识的反思。在党内最早提倡大力学习哲学的,是毛泽东;而继毛泽东之后,倡导学习哲学最积极且以身作则的老一辈革命家则是陈云。陈云说:“哲学是马列主义根本中的根本。这门科学是观察问题的观点(唯物论)和观察解决问题的办法(辩证法),随时随处都用得到。”从青年人的进步和提高来讲,要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必须学习哲学。做到“知而能识,学而能思”,筑牢自我综合素质的文化理论基石。
三、要勤奋工作,不懈怠
工作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每个人人生价值的主要体现。必须正确对待本职工作,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今年中央将隆重纪念毛主席为雷锋同志的题词,深入推进学雷锋活动。雷锋有许多宝贵的品质。但他最重要、最基本的一条,是他的螺丝钉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干好一行。
像雷锋这样的典型成千上万,不胜枚举。杨善洲同志就是这样一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典型。他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保山的人民群众和山山水水。尤其是他在退休后,带领群众扎根大亮山,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创造的经济价值3亿多元,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无法用数量来衡量。
青年人勤奋工作,不懈怠,一要做到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认真负责,对事业负责;二要有严谨细致的作风,不空跑、不跑空;三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状态,坚持不懈做好事。
四、要锻炼意志,不退步
坚强的意志是一种十分可贵的品格。毛泽东说:“一定要锻炼意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这里有意志。”坚强的意志是战胜困难,克服弱点,取得事业成功的一把利剑。孟子有一段十分著名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困难和挫折是人生的伴侣和教科书。没有一个成功者是一帆风顺地走过来的,没有一个成功者没有遇到过挫折和失败。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就在于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但她乐观地面对先天的缺陷,写成了《我生命的故事》一书,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
逆境常常造就人才。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说:“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少不了需要由患难来促进的。要使火药发火就需要压力。”人具有巨大的潜在的能动性,在一般情况下往往不能表现出来,而逆境则是引发潜在动力的起动器。高尔基说:“平静的湖水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古代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青年要使自己具有海燕般的翅膀,钢铁般的意志,松树一样的品格。但海燕的翅膀只有在与暴风骤雨的搏斗中练就,钢铁的意志要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松树的风格要在傲霜斗雪中长成。
五、要拓展襟怀,不狭隘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掌上。这就是宽容。”一个人学会了宽容,他就会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世界上有100%的纯金,却没有完美无瑕的人,人总是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所以,你宽容了别人,就等于也宽容了自己。
三国时期,官渡之战,曹操部下不少人暗中给袁绍写信,袁绍兵败后,这些信件落到曹操手里,写信的人都惶恐不安,曹操连看也没看,就把这些信件全部烧掉了。他说:当时袁绍强大,连我自身也难保,何况众人啊!这也是曹操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之中崛起的重要原因。
宽容是一个人襟怀坦荡的体现,是一个人最具魅力的品质,也是身心健康的需要。心理学家认为,由于宽容你得到了大家的微笑,使你的精神愉快,心理放松,身体的各种功能协调,使你少生病,让你心情舒畅地生活。青年人要有一颗坦诚、宽容的心,便能坦然地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人生也就会因此而变得绚丽多彩。
六、要加强修养,不自满
青年人要具备多方面的修养。谦虚的道德品质,就是一个重要方面。近代科学的开创者牛顿,费尽心血,算出“万有引力定律”后,没有急于发表,而是继续孜孜不倦地深思了数年,研究了数年,埋头于数字计算之中,从未对任何人讲过一句。后来,牛顿的朋友,文学家哈雷,在证明一个关于行星轨道的规律遇到困难时,专程登门请教牛顿。牛顿把自己关于计算“万有引力”的书稿交给哈雷看。哈雷看后才知道他所要请教的问题,正是牛顿早已解决、早已算好的问题,心里钦佩不已。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以及他在物理学界的其他方面研究成果,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财富。然而,他还是在有生之年中不断地学习、研究。有人去问爱因斯坦,说:“您可谓是物理学界的空前绝后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他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自满是进步最大的障碍。不自满是青年人成长成才必不可少的条件。古今中外一切有才华的人,他们大都是以不自满而取得卓越成就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好了诗,常常要念给不识字的老妇们听,凡听不懂的地方,他就重新修改,所以他的诗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浅显易懂,流传极广,深受民众欢迎。
七、要强健体魄,不柔弱
幸福十分之九是建立在健康基础上的。一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不仅是事业上的成功,还有另一半,那就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毛泽东少年时期就立下了拯救中国的雄心壮志,他知道要想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一个新中国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是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有时甚至是超常的体力。所以,毛泽东从少年时期起就注意锻炼身体,经常约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爬韶山,到橘子洲头去浪遏飞舟。毛泽东锻炼了一个非常健壮的身体,所以后来尽管革命形势异常艰苦,爬雪山,过草地,枪林弹雨,吃糠咽菜,但他保持了壮健的身体。
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一生经历坎坷,坐过牢,流放过,但身体十分强健,活了88岁,一直思维敏锐,精力充沛。他的高龄是与他坚持体育锻炼分不开的。铁托喜欢驾车、围猎、垂钓、跳舞、散步等等,尤其对击剑很着迷。他对身边的人说,体育锻炼不仅是一种很好的休息,而且可以培养观察和反应的能力。
(李洪峰 作者为文化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部纪检组组长、部直属机关党委书记。本文为2012年1月20日作者在文化部共青团委迎新春座谈会上的讲话)
[责任编辑:章丽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