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1980年8月18日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真正开启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之路,在它的指引下,我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入,在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是明确了改革的目标和思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全面分析了我国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系统总结了官僚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严重危害;完整准确地剖析了官僚主义的体制根源,找到了可行路径;深刻总结了“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体制原因。二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在这篇文献指导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逐步清晰,改革方案逐步细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机构和章程等及时出台;通过设立并在适当时机撤销顾问委员会顺利废除了领导干部终身制。三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运用唯物史观深刻剖析了现存政治制度中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确立了改革的价值取向——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深入剖析了制度与权力的辩证关系;剖析了我国现实政治问题的文化根源。《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对于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摘自《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4期,原文题为《开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伟大文献——纪念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发表3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