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挠奥运圣火传递和西方国家声援藏独事件表明,西方几乎已经准备在政治上和中国摊牌,为什么此时摊牌?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后国际威望下降,国家总体实力也相对下降;中国今天业已崛起,威胁到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欧洲由于人口老龄化及美国挤压,在国际经济政治中也出现边缘化趋势。欧洲在此事件中表现如此歇斯底里,说明的并不是欧洲强大,而是欧洲虚弱。欧美感觉如果此时不想方设法按住中国,未来将越来越不可能。于是,通过国际围堵,引发中国国内民族和社会矛盾,使中国顾此失彼,延迟或中断中国目前的上开势头,抵消中国软实力影响等,自然就成了欧美的战略共识。
如果不是突然瀑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让美国和欧洲意识到必须和有钱的中国“同舟其济”,2009年还不知道会怎么样。G20峰会上,西方对中国领导人一片笑脸,但中国人无法彻底忘怀不久前的一切,更不会对国门前那片蓝色国土上的危机无动于衷。事实同样证明:中国周边海域的危机背后,有美国和西方的影子。
19世纪,西方瓜分中国;20世纪,中国虽然站了起来,但仍然面对西方的重压。21世纪,中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西方的不友善和沉重的压力依旧。中国注视着汹涌起伏的大海和变幻莫测的世界形势,就像在注视自己充满危险的未来。中国人本能地再一次议论起航母话题。2003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两会上,清一色将官的海军代表几乎众口一词,谈的都是航母。3月20日,中国国防部部长梁光烈在会见日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时明确指出:“大国中没有航空母舰的只有中国,中国不可能永远没有航空母舰。”
他的话算是为多年来中国是否应该拥有航空母舰的争论画上了句号:中国应该有航空母舰。”
该不该有的问题有了答案,反对的声音瞬间消弭于无形。但接下来又是合乎逻辑的必然追问:中国何时会有航空母舰?中国会有什么样的航空母舰?中国会有多少航空母舰?中国有了航空母舰做什么?这些后续问题让这一波航母热持续延烧。一时间,网上有人为航母起名者有之,表示捐款者有之。
可以说,航母已成为当代中国人的一个军事图腾。
纵观已经拥有航母的国家和未来准备拥有航母的国家,从来没有谁有如此持久不衰的热情。为什么航母的话题像烈酒一样,独独让中国人如此兴奋不已?
这是因为屈辱的历史以及这个依然凶险的世界,赋予中国的并不善意和不确定的未来图景所导致的忧患的现实。当然,还有传统的陆地大国在社会转型期不经意间突然发现本相并非如此的躁动:中国真的是千年以来自认为的大陆国家吗?不!中国是一个半岛!是一个陆海复合型国家!中国还有着相当于一半陆地面积的海洋!
那里蕴藏着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摘自华文出版社出版的《海图腾——中国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