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深刻的启迪 宝贵的教益
发布时间: 2011-02-14    作者:龙新民    来源:《前线》 2011-02-14
  字体:(     ) 关闭窗口

  四、29年走过的道路启迪后人
  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这29年,是承前启后、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29年。纵观这29年的历史,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党探索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虽然曲折坎坷,但这条道路引领中国人民豪迈地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古老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学习《党史》二卷,党在这29年走过的道路,永远启迪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坚定不移地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已经胜利实现了这个伟大的历史转折,并经过30多年的实践,社会主义中国已经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
  党开创的这条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富强之路、幸福之路。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前29年,党为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付出过沉痛的代价。之后的32年,党成功地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学习《党史》二卷,启迪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科学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二)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29年,我们党是在封闭半封闭的条件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的。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已属不易。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难以成功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过32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深深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建立起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学习《党史》二卷,我们会更加深切地感悟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完成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历史任务后,党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这29年中,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开展还是在遭遇困难曲折的情况下,我们党都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力量。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动乱时期,我们的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党显示了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党在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之后,不断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学习《党史》二卷,我们会从中深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一个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光明磊落的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从而自觉增强对党的信任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坚定不移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是一部展现29年党的艰辛探索的厚重史书,是一部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权威性党史基本著作。今天,在迎接建党90周年的时候,学习《党史》二卷,坚持以史为鉴,我们一定能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和宝贵的教益,增添不断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1. 党的艰辛探索的厚重史书
    2. 从党治国理政的历程中汲取最宝贵的经验
    3. 一部重要的党史著作——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